下载此文档

儿子的“财商”.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儿子的“财商”
在纽约生活的日子里,儿子没有像国内中小学生那样辛辛苦苦地埋头念书,也没有如临大敌的考试压力,迷上了理财投资的儿子学习成绩依然优秀。自认为“财商过人”的儿子已经夸下海口:他将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

与很多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相比,美国家长并不刻意要求孩子在学习成绩上出类拔萃;但在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方面,美国人却毫不含糊。本文主人公陈正松女士梅开二度与美国律师托德组成新的家庭后,带着10岁的儿子鹏程移民到大洋彼岸的纽约。陈正松原指望儿子在教育发达的美国发奋读书,没想到儿子在美国继父的另类教育下,小小年纪竟迷上了投资理财,甚至一心想在30岁前成为百万富翁。

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10岁的鹏程到纽约后继续读小学4年级,原以为语言环境的变化会让儿子感到学习有困难,结果证明我这种担心纯属多余。美国小学的课程内容与形式同幼儿园没有太大的区别,低年级的小学生上学甚至不用背书包。由于老师从不布置家庭作业,鹏程每天放学回家不是看电视就是跑到社区娱乐场玩耍。信奉“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我为此忧心忡忡。

托德对我的忧虑感到不可理解,他耸着肩膀说:“整天读书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其让鹏程做那些枯燥乏味的功课,不如让他做一些家务活,比如擦地板、修剪草坪什么的,孩子干家务活既能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又可以赚到可观的零花钱,鹏程一定会很开心的!”我不以为然地说:“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对赚钱感兴趣,这样做恰当吗?”托德笑着反问道:“难道追求金钱有什么不对吗?要知道,在美国人们通常会以拥有金钱的数额来评估一个人的价值,谁会赚钱说明谁有本事,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托德的话让我体会到,与中国传统教育主张“孩子应该远离金钱”相反,美国人是理直气壮地鼓励孩子追求金钱和财富。
正像托德预料的那样,没有学习负担的儿子听说干家务活能够赚到可观的零用钱,马上来了精神。鹏程早就从同学那儿得知,美国家长从不轻易给孩子零花钱,儿女向父母要钱,还要写借据。托德对每项家务活的工钱有明确规定:洗一桶衣服可赚
3美元,擦地板、修剪草坪、清洗汽车的报酬则分别为3美元、4美元、5美元。
孩子确实有很强的可塑性,来美国前不会做任何家务的儿子很快就学会了使用洗衣机、修剪草坪和清洗汽车。看着儿子满脸汗珠仍一丝不苟劳动的情景,我觉得儿子变得成熟多了。一个月下来,鹏程靠自己的劳动赚到了86美元,他花30美元买了一双溜冰鞋,显得开心又自豪。
托德说,做家务只是让孩子体验到赚钱不容易,懂得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但知道如何赚钱是远远不够的,他还要教儿子学会怎样花钱。

信用卡让儿子

鹏程赚的零花钱越来越多,托德提出给儿子在银行开一个账户。我觉得儿子尚未成年,没这个必要。托德却坚持说小孩子从小跟银行打交道有利于孩子了解储蓄的意义。
去银行开户那天,托德带儿子熟悉了银行的各个业务窗口、取款机,还仔细给儿子讲述了利率和利息的含义,他要求鹏程对自己的账户负责,不仅要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还要有理性消费意识,随时关注存款余额的变化。

事实上,储蓄的好处很快就显现出来了。儿子对自己账户上的存款余额非常敏感,和以前随意在抽屉里拿现金消费所不同的是,鹏程开始有计划地消费。为了保证存款余额逐月递增,他开始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在美国老爸的影响下,鹏程养成了去

儿子的“财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