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第一章总论 - 1 -
指导思想 - 1 -
编制原则 - 2 -
编制依据 - 3 -
规划范围和时限 - 3 -
规划目标及任务 - 4 -
第二章“十一五”环境保护回顾及“十二五”环境保护形势分析 - 6 -
第一节“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 6 -
第二节“十二五”环境形势分析 - 9 -
第三章“十二五”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 11 -
第一节水污染防治规划 - 11 -
第二节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 18 -
第三节噪声污染防治规划 - 23 -
第四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 27 -
第五节“十二五”生态建设与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 31 -
第六节特征因子污染防治规划 - 34 -
第七节辐射环境保护规划 - 36 -
第八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规划 - 38 -
第四章重点领域与重点项目 - 43 -
第一节重点领域 - 43 -
第二节重点项目 - 44 -
第五章保障措施 - 53 -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新机制 - 53 -
第二节落实环保重点工作,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 53 -
第三节积极推进市场化运行机制,不断增加环境 - 54 -
第四节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促进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 54 -
马鞍山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第一章总论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着力优化发展方式,实现“1255”城市发展战略、“6653”现代产业体系、“一江两岸”协调发展目标的战略机遇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推进环境保护新道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全面落实“十二五”环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通过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实施全防全控的新型污染防控体系,建成一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实现削减污染总量、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的预期目的。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重要的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为理念,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着力点,以工业污染全防全控为抓手,以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调结构,促发展,奠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环境基础,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努力实现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
编制原则
——战略响应,民生优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响应并落实生态文明、环保新道路、历史性转变、休养生息等战略思想。从公众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出发,在指标选择、技术路线、控制模式、规划主线等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解决与民生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防范环境风险,促进社会和谐。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统筹各要素、各领域、各方面,强化可达可控分析,兼顾需求和可能,提出一些有约束力、可评估的指标,增强规划可操作性。创新规划思路,长远谋划,总体设计,注重与全市总体规划和国家、省环保专项规划相衔接,实现系统集成。
——项目支撑,机制创新。规划编制坚持与项目谋划紧密结合,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精心筛选一批重大项目,建立“十二五”环保重点项目储备库,为规划实施提供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撑。规划编制既要提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领域、具体项目,更要注重创新思路,加强对政策的研究分析,确保措施实用。
——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充分考虑资源承载力和水、气环境容量,严格遵循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落实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分区控制,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区分轻重缓急,分阶段落实环境保护的任务措施,强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政府主导,综合推进。强化环境保护规划的国家意志,力争做到目标、任务与投入、政策的匹配。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管理手段,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新格局。以规划任务落地为基础,深化环境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规划编制、过程评估和实施考核的系统管理。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2)《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3)《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5)《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6)《“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
(7)《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
(8)《皖江城市带承接产
马鞍山市环境保护十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