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蕴与灵动
--关于写作的点滴体会
2010年3月
底蕴与灵动
“底蕴”是厚实,是思想,是修养,是心灵成长;
“灵动”是时尚,是机智,是禅性,是与时俱进。
目录
一、我的写作观
二、功夫在诗外-写作的根本技巧:阅读
三、写作的大技巧
四、写作的中技巧
五、写作的小技巧
一、我的写作观
(一)别人眼中的写作
(二)我眼中的写作
(三)为什么写作
(一)别人眼中的写作*
1、中国古代的文官体制-“学而优则仕”。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核心:
科举选士、择优录用、机会均等。
西方人士普遍承认,文官制度起源于中国。
*
2、满清三百年-绍兴师爷
清代官场谚云: “无绍不成衙。”
实际上,满清三百年,是浙江人治天下。
(一)别人眼中的写作
3、晚清到民国-远逝的大师背影
思想自由与宽容的时代,大师辈出的时代。
4、毛泽东《工作方法六十条》:“要培养秀才”
李锐的故事
5、邓小平:“用笔领导”
邓小平:“不懂得用笔杆子,这个领导本身就是有缺陷的。”
(一)别人眼中的写作
小结:
文人的没落:
学而优则仕-绍兴师爷-大师辈出-秀才
-笔杆子(写手)
(二)我眼中的写作
1、写作是一个思考过程。
语言是心灵的家园。文字所到之处,就是一个人的思考所到之处。
以文识人。
动笔多少往往与理念素养成正比
动笔多少往往与思考问题的深度及决策的成熟度成正比
动笔多少往往与工作创造性成正比
(二)我眼中的写作
2、写作是思想成长的过程。
文以载道。
读书要早,著书要晚。“五十岁以前不出书”。
思想上成熟自然可带来写作上的得体。
蒋捷《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断雁叫西风。
暮年听雨僧庐下,……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二)我眼中的写作
3、写作水平是文化修养的表露。
文如其人。
知识、技能可以补,文化修养过了一定年龄段,很难补上。“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
世上最可怕的两件事:“庸医司性命,俗子议文章。”
银行写作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