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聊斋志异》与蒲松龄.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聊斋志异》与蒲松龄
主讲:李澜澜
一、清初社会思潮与作者简介
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山东淄博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蒲松龄生平
书香世家:  蒲松龄的高祖世广,是族中第一位廪生,才冠当时,后世子孙中在明清两代出了县令以及教谕,训导等职的进士、举人、贡生、廪生与庠生数十人。蒲松龄父,字敏吾,少力学而家苦贫,遂弃学经商,数年称素封。业余不忘经史,博恰淹贯,宿儒所不能及。
青少年时期
明崇祯十三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夜,蒲松龄诞生于蒲家庄内故宅北房中。
清顺治十四年,蒲松龄初应童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藉藉诸生间。
康熙五年前后,他便到城西王村课蒙,开始了他的塾师生涯。这是他的初馆阶段。
游幕宝应:
康熙九年秋,蒲松龄应聘于同邑进士、江苏宝应县令孙蕙(树百)。
蒲松龄代孙蕙共拟书启、文告等稿90余篇,大都体现了州县官吏的艰辛、难以强项的处境与灾区的惨状、百姓的困苦。
康熙十年初秋辞幕北归
八年窘困:
随淄川文人领袖高珩等游览齐鲁山水,东去劳山,南登泰岱。但仍靠辗转设帐于丰泉乡王家等缙绅之家维生。
科举失意,仕途一无寸进。
“世上何人解怜才”,“痛哭遥追阮嗣宗”
“独向陇头悲燕雀,凭谁为解子云嘲?”
设帐西铺
康熙十八年,已届“不惑”的蒲松龄应同邑毕家聘请,设帐城西西铺庄。
多次参加乡试,却屡屡败北。
岁贡暮年
至康熙四十八年,70岁的蒲松龄结束了在毕家的塾师生涯,撤帐归里。
康熙五十四年春节,邃于易理的蒲松龄自卜不吉。正月初五,他率儿孙为父亲上祭,似冒风寒,至二十二日竟倚窗危坐而逝。
综上:
蒲松龄出身于没落地主兼商人的家庭,还是在他祖父时家道就衰落了,其父亲不得不弃儒经商;到他出世时,家庭更为贫破。
蒲松龄自十九岁获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后,蹭蹬科场的辛酸就一直与他形影不离,几十年的痛苦煎熬、含辛茹苦、惨淡经营,却连个举人也没考中。
《聊斋》写作的社会背景及思潮
1)写作时代
2)社会背景及思潮
清军入关;满清统一全国
清统治者的措施:
政治高压;

聊斋志异》与蒲松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209 KB
  • 时间2017-11-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