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必修)
一、选择题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符合这一描述的历史时期是
2、读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
3、《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
“仁者爱人” “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兼爱”“非攻”
4、“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 G' F8 W5 ?9 ?9 N! Z6 Z9 c G
5、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
6、右面是宋理宗宝佑四年(1265年)《登科录》中记载的601名中榜进士社会阶层来源的对比示意图。其主要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7、.“洪武初议定,官给茶引付产茶府州县。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材料说明明初政府
8、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
”这些大臣应是
9、宋朝时人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下列需要丁男踏车的灌溉工具是
10、光绪年间,江南商埠繁盛,运河轮舶通航,农民在秋收完毕时“相率南下,麇集各埠,力食致饱,麦熟乃返,勤朴者归有余资。”这反映的实质是
11、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
12、《资政新篇》载“倘中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
历史小高考试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