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罕见的铊中毒.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罕见的铊中毒
中国矿业大学三学生铊中毒案发生20余天后――2007年6月22日,在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科病房接受治疗的两名中毒学生恢复情况良好,他们时常跑到对门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郝凤桐大夫的办公室,上网查看关于中毒案的新闻。
“俩人边看还边议论,在这一呆就是一小时,我得把他们撵出来。”郝凤桐笑道。由于中毒程度较轻,加上治疗及时,俩人的神经功能和身体脏器均还未受到损伤,因此基本不会出现后遗症,“预计两三个月就可以完全恢复健康”。
据悉,另一名在石家庄中医院接受治疗的中毒学生也已经可以下地走路,进食少量流食。目前,三人病情稳定。

“几乎百分之百都是投毒”

“之所以这起中毒案这么受人关注,不是因为它的治疗难度有多大,而是因为铊中毒的案例实在太罕见了。”郝凤桐说,在确诊铊中毒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大多数公众都不知道这个字的正确读音,就连很多医生也从未接触过铊中毒的案例。

长期从事中毒医学研究的李诺(化名)大夫告诉《新世纪周刊》,在国内近几十年的医疗史上,有案可查的铊中毒的病例不超过30个。关于中毒原因,“几乎百分之百都是投毒”。最近的一个病例发生在今年4月,一个商人在参加与朋友的宴会后上吐下泻,送到朝阳医院后被确诊为铊中毒。
铊中毒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等,严重者有肠道出血,继而出现四肢感觉过敏、针刺感、下肢无力、脚跟疼痛。甚至瘫痪。中枢神经受损时,可出现神志不清、谵语、抽搐、休克等,中毒者多因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上述表现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相似,故极易造成误诊。1995年清华大学学生朱令中毒案中当事人曾一度被诊断为。急性波散性脑脊髓神经根神经炎”,由于误诊延误了治疗,铊毒破坏了朱令的大脑神经、视觉神经和四肢神经,肌体受到严重损伤的朱令至今生活不能自理。
在来到朝阳医院前。中毒学生也曾被学校所在的徐州当地医院误诊为“食物中毒”、“缺钙”以及“风湿”。
确诊铊中毒需要专门的检测仪器。这种仪器通过对患者血液尿液的检验,可以测出其中铊、汞、铅、钡、镉等重金属的含量。朝阳医院在对两名中毒者的尿铊检测中发现,一个超标1000倍,一个超标1400倍。尿液排泄中的铊量充分证明,两名中毒者的体内都存有大量铊,属于严重中毒病状。
郝凤桐说,此种仪器并非昂贵,但因其使用频率极小,一般医院很少配置。“就算是北京,有这种仪器的医院也不超过五家,外地就更少了。”
“在重金属中毒问题上,中国很多医院是‘三无’。”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宋文质教授说,“没有重金属中毒知识,没有检测仪器,没有治疗药物。”

解药便宜。药方难开

6月12日,在两名中毒学生住进朝阳医院的第二天,郝凤桐为他们进行了第一次的血液灌流治疗。
所谓血液灌流治疗,是把连接灌流仪器的一端插入中毒者的大腿根部,然后把他们的血液慢慢抽取出来,并经过一个活性炭的吸附装置。将血内的铊吸附出去,然后再将去毒后的血液重新回输回患者体内。整个灌流过程需要
4个多小时。第一次血液灌流后,郝凤桐发现两人尿铊超标已大幅度降低。6月14日。郝凤桐为两人进行了第二次的灌流治疗。这次治疗后,检测显示两个学生身体内的铊元素已经被排出90%。在未来两三周的恢复性治疗过程中,通过正常的人体排泄功能,剩下的铊能够被彻底排除。

罕见的铊中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t83088549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