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徐志摩诗歌的浪漫情调(定稿).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徐志摩诗歌的浪漫情调(定稿).doc论徐志摩诗歌的浪漫情调
(定稿)
钟英
【摘要】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在康河的柔波里,有一位追逐“爱”、“自由”和“美”的诗人,他就是徐志摩。本文通过对徐志摩诗歌经典文本的解读,分析了徐志摩诗歌的浪漫情调,探讨了徐志摩诗歌浪漫情调的成因,以及浪漫情调下的理想悲剧,试图走进他的浪漫世界,去感受一个诗人的成长过程及其短暂人生中的浪漫气氛。
【关键词】徐志摩;浪漫情调;康桥;理想悲剧
浪漫一词在《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它的创造特色是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德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而徐志摩的人生恰恰就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的人生。从童年到成年,他总是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童年的徐志摩心头贮满千奇古怪的幻想,他爱天上闪烁的星,他爱活泼跳动的水,他爱枝头的花,他爱地上的草,他更羡慕翱翔在蓝天白云间的大鹰。他幻想自己背上像安琪儿那样长出一对粉嫩嫩的肉翅来,到月宫里去攀桂花树,到银河里去钓大鱼,这和他成年后浪漫不羁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嫌地面太脏,他嫌地球太小,他要冲破空气的笼牢。到广碧的宇宙去遨游,到万里外去寻找一颗不灭的明星。”他的诗歌也是“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的诗歌。常常以温馨和想象、清新的气息引起人们的关注。
徐志摩 1921 年始作新诗,“拜伦,雪莱,济慈一代诗风,给了他诗灵冲动最初的灵感。”他继承了英国第一代浪漫派的人侧重感情,歌颂自然,制造幻异,寻求口语的特点,他讴歌自然界神秘的美。他全盘接受了个性解放的思想,他美化自己憧憬的爱情,向往着自己的世界,永远地活在了自己的理想中的世界。
一、浪漫是徐志摩诗歌的主要感情基调
徐志摩是一个被称为创造思想比较复杂的人,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众说不一,毁誉参半。“评论家们以《再别康桥》等来概括徐诗的价值,是一个极大的偏差。”他们认为:“《再别康桥》、《山中》一路诗,有轻灵婉约之美,温馨的图像与温存的心意相融合……”但是“外形光润与美听,毕竟只能与温婉的情思微淡的内容相谐媲,只能综合成一种小巧的美,一种更富古典诗艺色彩的美,与现代生活呼唤的现代诗美相去辽远,一个诗人多写这一路诗,便否认的是在半个世纪以前,一曲《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婉约、柔丽而轻快的篇章,不知迷醉了多少人,人们更多的是陶醉在他浪漫的情调中,久久不能平静。更多的人认为他是浪漫主义诗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一首《再别康桥》也包括他充满浪漫色彩的短暂的一生。徐志摩说过:“他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所谓的“感情线索”也就是他的浪漫情怀和追求完美的感情在作祟。从康桥给他以灵感,从事新诗开始,他就开始了自由不羁的浪漫生涯的开始,他为了向“传统宣战”做了“中国的第一离婚男人”、为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女人身上的半个灵魂,与自己的半个灵魂,合成一个完整的灵魂。”不顾世俗的看法,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与张幼仪离婚,苦苦追求着他乞求的半个灵魂——林徽因。他只因与曼斯菲尔德“不死二十分钟”的交往,从此不涉足官场政界。而他从孙伏园手中接任《晨报副镌》当主编时,他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了“……我不愿说的话,你逼我求我,我都不说的。我要说的话你逼我求我,我都不能不说的。”直率的浪漫主义宣言。而与陆小曼的结合是他在浪漫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与三纲五常,道德人伦的斗争行为,小曼在他眼中已成了理想的化身,越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他越是执着的追求,孜孜地追求着他理想中的世界。
谈到徐志摩诗歌中的浪漫情调,《再别康桥》堪称是他的诗作中的绝唱。里面的字句风格轻快,带有异国的浪漫情调,词句间充满节奏感。“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是他最为脍炙人口的一句,也似乎预示他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匆匆一生,人们往往用这首诗来评价徐志摩的诗歌成就。
《再别康桥》其实也是他浪漫生涯的开始,起初徐志摩是被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思想所吸引,奔向了大西洋。但是似乎冥冥之中注定他的生活将被诗化,他到了伦敦之后,罗素却去中国讲学了。茫然之际,经友人介绍结识了狄更生,他看出了徐志摩的烦闷,劝他换个环境,并安排他到康桥去。从此徐志摩才接触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在康桥开始了新的生活。康桥是浪漫大师拜伦的母校,志摩在这里一头沉浸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海洋里……康桥给了他无尽的美好的回忆,康桥是萦绕他一生的情结。康桥在他笔下焕发了无穷的魅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因为有了《再别康桥》,它才显得那么的美丽动人,才会吸引我们宁愿“在康
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也是因为

论徐志摩诗歌的浪漫情调(定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53072647
  • 文件大小57 KB
  • 时间2017-11-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