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山野的美国牧场大学
在圣伊内斯谷地,早晨9点,丹?威尔逊挂在户外的温度计刚刚升到华氏35度。为了御寒,这位米德兰学校的校长昨夜多盖了一层毛毯,精神抖擞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克里斯蒂是穿着毛衣上床的。因为她的鞋盒大小的炉子不热了。老教授的妻子戴安娜的取暖方法是打开电热毯开关,然后再把一个暖水袋塞进被子里。
“其实,米德兰学校早已认识到。我们很难找出需要和欲望之间的明显区别,前者其实很少。后者则很多,总的来说,我们要努力在没有后者的情况下生活。”――这是保罗?斯奎布创建米德兰学校时的宣言。
没有暖气的木屋
米德兰学校的师生们采取的是一种许多城里人可能会认为是山野农夫式或自我虐待式的生活方式,坚持着一种爱默生式的自力更生理论。
米德兰人居住在圣巴巴拉以北40英里处的荒野边缘,这里只有一片手工建造的木屋,他们所追求的是学会把需要和欲望分开,并且抛弃后者,就像学校创始人保罗
?斯奎布所倡导的那样。
米德兰是美国寥寥无几的寄宿学校之一,在那里学生需为维护学校设施而劳动,他们必须从事园艺劳动和砍柴,他们用烧柴的炉子取暖,自己烧洗澡水,在没有暖气的木屋里上课,过的是一种艰苦的田园式生活。这是一种同自然保持和谐的生活,与其相结合的是充实的课程安排,从拉丁语到微积分应有尽有。但是在这里,大部分毕业生与全国中学考试中得分较高的学生一样,大多数进入哈佛、斯坦福或加利福尼亚大学深造。
养马喂猪挖化粪池
米德兰学校如同大萧条年代那样,谨慎消费,不追求物质享受,这种作风是1932年学校创建时就有的。早春的一天,春寒料峭,这所学校好象只是一个繁忙的拓荒社区。校舍木屋的烟囱里冒着缕缕青烟,邻近有牛羊在草地上吃草。在一个专门用来干杂活儿的下午,学生们各行其责,比如为一个新的化粪池挖一条沟,打扫教室和在校园里栽种灌木等。
威尔逊是东部人。他承认,两年前,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个地方时,他抑制住了自己的惊愕,他曾担任过宾夕法尼亚州中南部默瑟斯堡学院的教务长,是一位身材修长,讲话很温和的行政管理人员,习惯于穿西装,系领带。但是,现在,41岁的威尔逊像其余的教师和学生们一样,穿牛仔服,运动衫和毛袜,按照米德兰学校的服装规则,这些衣服是“保暖和整洁的”。威尔逊引导来访者参观校园的方式也与大多数校长不同,他跳下吉普车,打开手工砍削而成的牧场大门,然后一边把车子开在布满车辙的土路上任其颠簸,一边指点着学校饲养的马和猪,还有地质学教授的两匹骆马,它们在远足时为师生们驮东西。车停下来,前面像是一个乱糟糟的垃圾堆,威尔逊平淡地说,这叫“破烂峡谷”,都是我们储藏的财宝:生锈的丙烷罐。拆掉的旧楼板,汽车轮胎和旧机器的各种有用的零部件,威尔逊解释说,“我们像林鼠一样,有敛癖,很节俭。”
就是要证明自己的勇气
多年来,米德兰学校的独立精神一直没有改变。一些人曾经表示愿意捐款修建豪华的游泳池和体育馆,但是都被坚决地谢绝了。这所学校冷静地经历了上世纪
60年代的反正统文化和最近10年的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热潮,在任何时代,对十几岁的孩子们来说,每天都证明自己的勇气并非易事。
学生们有时抱怨说:“
生存山野的美国牧场大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