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027-02
摘要:在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男权文化中,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却有着极强的女性意识,她的词以鲜明的女性笔触抒写女性坦率纯真的心灵,卓然自成一家。本文认为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欣赏自我形象,追求人格精神;②青春的觉醒,大胆热烈地追求爱情;③突破传统观念,极力张扬个性。
关键词:李清照词女性意识
在中国历史上李清照是一个奇迹,她以一部《漱玉词》跻身于群星璀璨的宋代词坛,成为以男性为主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另一道靓丽的风景。对于李清照的艺术风格和卓越成就,有宋以来评论家已成共识。其实,李清照的价值不仅在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把李清照置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审视发现,作为一个女性词人,她还具有极强的女性意识,应该说正是这种鲜明的女性意识使李清照的词“不徒俯视中国,直欲压倒须眉”①,赢得世人的高度赞誉。为此,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阐述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
1 欣赏自我形象,追求人格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认为女人似花,女人是被欣赏的对象,受这种文化的影响,李清照在词中直接或间接地把自己比喻成花,使自己既具备了花的特性,同时又有别于花的特性,在这种描写中显示出对自我性别的认可,对自我形象的欣赏。
李清照的词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她心路历程的记录,带有自传的性质,因而对自我形象的描写是其重要内容,如“绣面芙蓉一笑开”(《浣溪沙?闺情》),“素约小腰身”(《浪淘沙》)等,不过,更多的时候这种自我形象是通过咏花委婉含蓄地展示出来的。
如《庆清朝慢》:“容华淡?,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娇娆态,妒风笑月,长?东君。”②通过对菊花的颜色、形态和品质的赞美,表现了词人对自我超群绝伦的芳资艳质的欣赏。又如《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历来人们只欣赏它比喻用法的工巧别致,实不知李清照在写相思之苦时,也没有忘记对自我形象的美化。西风中,满蕴着愁苦。无力摇摆的菊花,正是被思念煎熬得骨瘦肌削的女词人。这里没有蓬头垢面,没有百无聊赖,而是像菊花一样,虽不能摆脱万千愁苦,却仍怀着期冀在枝头凄楚地美丽着,这美让人怜,让人痛。
李清照笔下的自我形象还有其内在的一面,这就是对美好的人格精神的追求。纵观李清照的咏花词可以发现,她吟咏最多的是梅花、银杏、桂花和菊花,这些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已不是寻常的桃花李花可同日而语的,而是某种精神气质的象征,具有特定的审美内涵。故而李清照不仅突出它们与众不同的颜色、姿态,更注重挖掘它们的精神意蕴。她说桂花“揉破黄金万点明,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山花子》),又赞美它“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桂花正因为具有平和淡泊,隐迹留香的精神气质,赢得了李清照的青睐。
2 青春的觉醒,大胆热烈地追求爱情
李清照所生活的时代正是程朱理学盛行的时代。北宋程颐提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的封建道德,到了南宋朱熹则进一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子文集
?延和奏札二》)的礼教思想,理学疯狂地对人民进行封建道德思想的禁锢,扼杀人类
论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