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史称“苦吟诗人”,写诗以刻苦认真著称。名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我寻访隐者时,在一棵松树下碰到了他的小徒弟。我问他师父哪里去了。
他说师父上山采药去了。
师父就在这座山里。
山上的云雾迷漫,我也不知
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满怀期望)
(感到失望)
(又有了希望)
(无可奈何)
朗诵体会感情
一天, 去。他来到,碰到了。
于是,他便问: ?小孩子说: 。
贾岛又问: 。
?小孩子说: 。贾岛很想知道在这座山的哪个地方,孩子说: 。
描绘情景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