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捧红了潘玉良
上海的2月,春寒料峭。1984年,从巴黎来_的“铜川号”抵达上海港,但由于黄浦江上风浪过大,而无法靠岸。潘玉良的七大箱遗作就在“铜川号”上。安徽省博物馆前馆长邓朝源回忆起当日的情景,“船无法靠岸,我们只好找了一只小船,划到江中,靠近铜川号,然后把箱子搬到小船上,再把小船划到岸边”。之后,这几箱作品被空运到了安徽――潘玉良丈夫潘赞化的家乡,从此落根于安徽博物馆。
正在首都博物馆举行的“潘玉良画展”。集中展出了其中的200多幅作品,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潘玉良作品展。
在今年台湾罗芙奥春拍中,潘玉良的彩墨画《浴后四美姿》以3756万台币,。2006年,她的油画《非洲裸女》以902万元拍出。而近年来,潘玉良画作的最高拍卖纪录是2005年由香港佳士得拍出的《自画像》,成交价为964万元。从2000年以来,潘玉良画作高价拍卖的消息时有传来。她与林凤眠、刘海粟、徐悲鸿、赵无极等近代著名艺术家都已成为拍卖场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事实上,从上世纪
80年代后期起,华人世界就刮起了一股“潘玉良热”,而潘玉良画作的高昂价格则与这场持久的“潘玉良热”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展览现场,从潘玉良的自画像和照片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潘玉良本人并没有像影视作品中的潘玉良那么漂亮。但无可置疑的是,那位不漂亮的潘玉良才是真实的潘玉良。只是人们似乎都更加热衷于传说中的潘玉良,却往往忽视了真实的潘玉良。
潘玉良的绘画艺术水准到底有多高?在潘玉良画作火热拍卖市场之时,这个问题变得愈发扑朔迷离。潘玉良传奇的人生经历,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对于这位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女画家。人们总是习惯把焦点放在她“从青楼女子到画家”的传奇故事上,而常常忽视了她的作品本身。
生前,她的画卖不掉
著名画家吴冠中和潘玉良熟识,他曾经这样评价她:“潘玉良是很好的人,但是画卖不掉……客观地讲,潘玉良的画不算好。格调不高,她和常玉(与潘玉良同时代的旅法画家)比,差很多。……她人非常豪爽,画稍为俗一点。”吴冠中的话,让人吃惊。因为与大众所“认识”的潘玉良相差甚远。
事实上,潘玉良生前穷困潦倒,一生也没卖出几幅画。即使是死后,也经历了一段默默无闻的时期,而后来却突然大红大紫起来。这其中的波折和玄机颇让人寻味。
1977年,潘玉良因病去世。去世之前。她把一生创作的作品都交由知己王守义保管,并嘱咐他一定要把遗作运回祖国。而王守义在临终前则把这批遗作和遗物交给中国驻法使馆。七大箱遗作和遗物在大使馆的地下室和车库保存多年。
据邓朝源回忆,1978年4月,在潘玉良家属要求国家有关部门运回潘在巴黎的作品时。中国驻法大使馆当时报告外交部领事司的信件说:遗作大部分系人物裸体,艺术水平不高,在巴黎不是很有名气,能否售出,尚不所知。根据家属的要求,使馆意见是潘的遗作寄回国内没有艺术价值,如死者家属希望得到几幅作纪念,可选择几幅内容比较健康的带回。
潘玉良的绘画受到了当时西方的野兽派、印象派的影响,又与中国传统绘画相融合。在法国,潘玉良虽然得到过几次奖,但是并不在知名画家之列,所以她的一生几乎没有卖出什么作品。
1980年,时任中的江丰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吴作人访法时,在大使馆看到了这些作品的一小部分,江丰认为“有研究价值”,建议文化部
谁捧红了潘玉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