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007《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李恒进
Therapy for acne vulgaris. N Engl J Med 1997; 336: 1156-1162
Management of acne. A report of the global alliance to improve es in acne. JAAD 2003;49:S1-38.
Guidelines for Treating Acne. Clin Dermatol 2004;22:439-444.
Acne Guideline 2005 Update. SAMJ. 2005,95(11):883-92。
mittee mendations for Acne Management. Pediatrics 2006;118;1188-1199
Acne Therapy 2006 (Health Canada)
Guidelines of care for acne vulgaris management.(Work Group). JAAD 2007;56:651-63
痤疮治疗新进展——. 2003, 36(7):421-422.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08 (讨论稿).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 339-342.
参加《指南》编写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邀请国内专家于2007年10月27日在青岛召开了《中国痤疮治疗指南》研讨会,讨论了《指南》制定的必要性,就《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达成了共识。
(原惠氏公司协助)
参会专家有:
郑志忠朱文元曾凡钦
张建中李恒进郝飞
何黎郑敏赖维
刘建航项蕾红吴艳
制定诊疗指南的必要性
痤疮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很高(约70-87%),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其他科医师治疗的痤疮的比例比皮肤科医师治疗的还要多,导致痤疮的治疗存在巨大的差异
即使在皮肤科医生中,相当一部分医师治的疗方案也不规范。因此需要制定指南来规范诊疗,以便获得最佳疗效和尽可能降低副作用。
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循证医学的证据和新的药物的出现,治疗指南也需不断更新。
痤疮的临床特征
青春期发病
有自限性
皮疹好发于头面、前胸、后背、臀部等
多油(皮脂溢出)
粉刺(开放性、闭合性)
炎性丘疹/脓疱
结节/囊肿
瘢痕
痤疮的病因学
遗传:家族聚集倾向
细胞色素P450-1A1酶、类固醇21-羟化酶基因
XYY karyotype
内分泌:雄性激素作用使皮脂分泌亢进
无睾酮,无痤疮(no hormone, no acne)
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
药物:雄激素、糖皮质激素、卤素药(碘、溴剂)
其他:情绪、饮食等
痤疮的病理生理
1)皮脂过度分泌;
2)毛囊上皮的异常角化;
3)痤疮杆菌的增殖;
4)炎症和免疫反应
痤疮丙酸杆菌
趋化因子
微粉刺
炎性皮损
闭合性粉刺
开放性粉刺
毛囊皮脂腺
1. 皮脂增加
2. 脂肪酸刺激
3. 过度角化
皮脂聚集
毛囊扩大
角化物聚集
痤疮的发病机制
无油,无痤疮(no sebum, no acne)
痤疮的诊断
年龄
皮损特点
皮损部位
伴随情况(如多油)
其他(如月经、药物等)
必要时进行化验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