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信息经济学.doc浅析国际信息经济学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由工业经济过渡到信息经济,信息产业及信息服务国际化趋势,全球经济信息系统,特别是国际金融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世界经济发展与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这种环境下,以世界信息经济发展,特别是国际信息贸易为背景和理论视野的一门新兴经济学科—国际信息经济学,也应运而生。本文试图就国际信息经济学研究概况与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内容及主要方向,现存问题与未来发展等论题做初步探讨。
一、研究概况与研究对象
信息经济研究肇始于1962年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和1963年日本梅掉忠夫《信息产业论》。1977年,马克·波拉特《信息经济》将社会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信息部门(如信息设备生产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如企业内部信息部门),并对1967年美国信息贸易规模进行测算,结果为:美国1967年的国际收支有49亿多美元的盈余,其中,一级信息部门的国际收支有29亿多美元盈余,国际收支盈余中59写以上于一级信息部门。鲁宾和萨普(1981)对美国信息部门发展的测度,进一步证实波拉特观点,他们认为,%%。然而,在70年代,世界各国还未形成独立的国际信息经济研究。
将信息经济作为一个全球化概念纳入国际信息经济学研究,始于8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梅尔慕·贾斯瓦娜(198压1983),赫伯特·多尔迪克(1984),盖扎·费克特库蒂和乔纳森·阿伦逊(1984),加雷斯·洛克斯利(1986),以及乔尔·赖登伯格(1988)等,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邓·兰伯顿(1980一1986),尼尔·卡卢纳尔顿(1980一1”1),阿伦·卡梅伦等(1981),新西兰梅西大学经济系汉斯·恩格尔布雷希特博士(1983,1992)等,日本中央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斋藤尤(1986一1989),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增田米二(1984)等,前苏联经济学家勃·杜布罗文斯基(1985),茨维列夫(1991)等,(1983)和M·维德迈尔(1991),加拿大D·德鲁切尔(l992),以及匈牙利约瑟夫·萨博等(1985)学者,对于国际信息经济研究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在这种国际学术研究条件下,以国际信息经济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经济学科—国际信息经济学正在形成。
二、研究范围、内容及主要方向
就目前研究进展来看,国际信息经济学涉及范畴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内容,即国际信息经济理论与方法,国际信息经济发展与跨国比较,世界信息产业与国际信息市场,国际信息贸易,以及世界信息资源与国际信息经济政策。
国际信息经济理论主要以马克卢普、波世界经济拉特和鲁宾建立的一般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为基础,以世界经济学或国际经济学理论为背景,讨论世界信息经济、跨国信息经济比较、世界信息产业与信息市场、国际信息贸易等领域的问题而形成的理论形式。例如,通过测度国际间信息贸易结构,探讨国家之间或地区集团之间的信息合作问题。又如,以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为蓝本,研究信息交流与信息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经济效用和社会影响。
国际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主要借助信息经济测度中出现的投入一产出模型,及乘数方法,并大量吸收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而形成。因此,我们认为,国际信息经济学是在宏观
浅析国际信息经济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