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奥林匹克公园规划建筑设计说明
项目概况
1. 项目背景
吉安奥林匹克公园用地位于迎宾大道西段以北,东临东塘边路,西临石塘边路,北临石甫塘路,。用地整体呈规则四边形,净用地面积约126公顷。基地内大部分用地为农用地及村镇建设用地,地形走势西高东低;西北至东南部分地势平坦,周围被丘陵环抱;中部东西方向各有低洼水塘。
2. 设计依据
•《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吉安市规划建设局吉安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江西省吉安市规划建筑设计相关法规
•现行国家规划及建筑设计规范及相关法规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等现行技术规范。
二、规划目标
1. 功能定位
吉安奥林匹克公园定位是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为主,集竞技体育、运动员培训、群众健身、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和体育产业开发为一体的奥林匹克公园。创建空间开敞、绿地环绕、环境优美的城市形象,营造互动、互补的体育休闲健身娱乐气氛以聚集人气,充分体现吉安“革命圣地、旅游胜地、发展高地”的城市主题和吉安人民拼搏向上、激情创业的精神面貌。
2. 建筑定位
吉安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吉安市城区以西,临近樟吉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处于城市西大门的门户位置,交通地理位置重要。体育场馆的建成在形式上力求简洁凝练,独具特色,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现代气息和艺术感。它的建成将成为吉安市的新地标。
3. 设计原则
吉安奥林匹克公园以“绿色与健康”为主题,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在规划原则上强化六个概念:标志性、生态性、畅达性、复合性、科学性及服务性。
•标志性
着力于把握建筑整体,结合环境,把功能空间造型与各种技术问题,放在同一坐标系上进行权衡、取舍、综合,以“尊重环境、重视功能、有机结合、经济合理”为原则,充分体现吉安
“革命圣地、旅游胜地、发展高地”的城市主题。
•生态性
建筑布局有机组合,减少占地面积,扩大绿地面积,并以树木绿化为主,形成建筑漂浮于绿丛中,使该地块成为吉安城市区域的一块绿肺,调节微气候,减少这一区域的城市热岛效应。
•畅达性
以两万人体育场和游泳馆为主体的集中设置,将使该地区的瞬时交通量骤增。因此必须依靠周边地区的交通规划,从更大范围进行交通整备,确保“中心”以连续交通方式疏散。
•复合性
将本项目建设纳入到城市社会发展战略中,从整个城市功能结构中寻求定位,适应多功能、多元化、产业化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场馆规划包括各种集会、庆祝活动、会议等多功能的使用,走向“以馆养馆”的产业化道路。
•科学性
在信息化的科技时代,新兴的体育科学成果进一步推动体育实践的发展,体育竞技朝着高水平的方向发展。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必须运用高新技术的成果,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树立新时代的形象。
•服务性
规划设计要兼顾赛时和赛后开展其他社会活动的多功能用途,以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潜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为体育事业产业化和全民健身运动创造条件。
4. 设计范围及内容
该项目净用地面积126公顷,设计内容包括了
① 20000人座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1座;
② 2000人座标准综合型游泳馆1座;
③满足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拳击、体操、武术、举重、散打、田径等项目的训练要求的综合训练馆1座。
④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规划构思与特点
•完备的体育赛事及营运功能——满足国家级单项体育比赛、省级综合性运动会举办、日常训练、市民健身,以及演出、展览、商贸和集会的要求。
•灵活性与多样性兼具的综合效应——面向社会、贴近市民生活,建设市民健身公园,增强体育场馆的自身经营能力,发挥其对社会的贡献作用,展现吉安市的综合实力。并将体育设施与商业服务设施相结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体育带动商业,商业促进运营”的互动模式,最有效的降低运营与维护成本。
•蕴含地域文化的独特建筑形象——规划设计突出吉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以“红脉绿韵”为构思立意,将“红色革命摇篮”的红色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文化融入规划设计之中。建筑造型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段来引起人们“旗帜飘扬”的联想。既表达了体育建筑特有的动感和韵律,又巧妙的体现了吉安星火燎原革命圣地的地域特色,实现了地域文化和建筑特征的有机结合。本案力求呈现独特鲜明的时代形象,成为吉安市新的地标。
•整体性的城市景观营造元素——突出“绿色与健康”的主题,以自然、绿化为背景,以竞技、非竞技体育为主题,同时容纳公众的休闲、游憩活动。实现体育园林化、园林体育化的目标。建筑和其他室外的体育、文化设施点缀其中,为绿树掩映,由水景衬托,构成了充满诗意的生态园林画面。体育场馆沿迎宾大道依次排开,不仅造型独特,同时营造了城市的门户,实现了建筑与城市的共生共融。
•人车流线
体育中心说明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