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慕华同志生平
陈慕华同志1921年6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少年时期,她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七七事变后,全民抗战的形势激发了她抗日救国的热情。1938年3月毅然奔赴延安,后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大生产运动中被选为模范青年,参加了西北青年救国总会召开的模范青年大会并获得奖章。1942年2月任抗大三分校训练部军事佐理员,10月任延安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五团教育参谋。后任延安留守兵团司令部教育科参谋、兵团军事研究室研究员。1943年1月任延安联防司令部后勤部家属招待所政治指导员、后勤部经建处秘书。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1月陈慕华同志被派往东北工作,任热河军区司令部一科参谋。1946年4月任东北铁路总局机关政治协理员,同年11月任穆棱煤矿工会特派员。1948年9月任东北铁路保育院院长。1949年1月任中长铁路中央医院副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陈慕华同志任东北铁路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组(处)组长。1953年1月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组(处)副组长。她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制定宣传计划,组织整顿宣传队伍,为开展群众性宣传工作作出突出成绩。这期间,参加了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和抗美援朝等有关工作,多次受到表彰。
1954年3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交通局副处长、处长。1961年5月任对外经济联络总局成套设备局副局长。1964年10月任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三局副局长。她多次出国参加经济援助工作,为我国援外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陈慕华同志受到冲击,但她坚持原则,认真执行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确定的援外方针政策,坚决抵制“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为维护国家信誉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做了大量工作。
1971年4月起,陈慕华同志历任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部长、党组书记。她坚决执行中央对外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以经济促外交,努力争取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为破除帝国主义的经济和外交封锁、促进我国外交工作的发展和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3月,陈慕华同志任,1981年9月又兼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即外。她参加了新时期我等互利、讲究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制定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她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积极推动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合作租赁和对外投资办厂等多种形式的对外经济合作,积极推动我国远洋渔业船队率先“走出去”打开国际市场,开拓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新的业务领域和工作范围。
1982年3月,陈慕华同志任国务院副总理(1982年5月起为。她团结部党组一班人克服困难,整合工作职能和干部资源,认真研究解决外经贸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她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外开放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贸易、对外援助、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外国投资管理的业务融合和深入发展。她认真做好经济特区建设、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有关工作,加强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对外推介。主持进行了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的设立和北京吉普引进切诺基等一些重点项目,使之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的成功范例。她重视加强和完善对外援助工作,改进援外方式,突出援助效果,指导实施了肯尼亚体育综合设施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她努力探索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改革,组织研究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和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的政策措施,推进建立出口商品基地,广开运销对路货源,对转变我国出口增长方式、增加出口商品附加值、扩大创汇途径、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她还组织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海关、商检工作的政策措施,按照中央部署启动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对外谈判的前期工作。她积极推动创办《国际商报》,努力宣传我国外经贸事业。这期间,我国外经贸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她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推动我国对外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陈慕华同志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期间,还分管医药卫生、计划生育、金融和外事、旅游等方面的工作。1978年4月起先后兼任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她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积极推动恢复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改变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开创了爱国卫生运动新局面。她深入医疗、科研单位调查研究,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她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中西医结合和预防为主的医疗方针,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她认真执行我国新时期外交工作方针,组织广泛宣传对外开放政策,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增进国际友谊。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她深入考察景点,调查旅
陈慕华同志生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