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脱单”有关的法律事
近日,北京一位高学历的“海归”女白领向婚介公司交了90多万元的服务费,然而并没有找到理想伴侣,中介公司还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中介费。
国家民政局数据显示,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2亿。除了婚介公司的“忽悠大法”,被父母逼婚“逼死”、网络“出租”男女朋友以及“试婚”试出纠纷屡见不鲜。对于与“脱单”有关的种种乱象,法律究竟有没有招儿?
婚介网站应采取多种手段交叉核实会员身份信息
转伊容(百合网市场副总裁)
2002年,我国取消了民政部门关于婚姻介绍机构的前置审批。2009年,国家婚庆婚介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婚姻介绍机构的国家标准,但是,网络婚姻介绍的行业标准却没有制定。庞大的单身人群造就了庞大的婚介市场,由于进入婚介市场基本没有门槛,近几年,婚介机构尤其是网络婚介机构数量猛增。虚假广告、乱收费、婚托等“黑婚介”甚嚣尘上,让不少单身人士伤心又伤财。
用户在婚介网站遭遇欺诈,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网站提供的身份信息不真实。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网站本身审核不严格,二是我国民政系统的婚姻信息不对外开放,企业和个人都无法查询会员婚姻状态,婚介机构审核确有难度。一般来说,网站只能依照用户提供的相关证件进行核实,但全国居民的婚姻信息并不联网,不能做到有效及时地更新:“已经结婚,但户口本的婚姻状态显示未婚”、“法院已判决离婚,但民政部门的登记依然显示已婚”等种种情况,都给婚介网站的认证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为了最大限度防止用户遭遇欺诈,正规婚介网站应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诚信保障机制,除了线上实行实名制,还可引入芝麻信用、视频、财产、学历等多项联合认证方式,同时设立线下服务中心,采用面对面的方式验证身份证件、学历、单身声明或离婚证以及房产证、行驶本等,核实会员的真实信息。此外还应设立专门的防欺诈团队,通过分析骗子的行为特征,采取机器+人工的方法对用户的异常行为进行跟踪,及早发现欺诈行为。
实践证明,严格进行身份验证,虽然不能完全防止欺诈行为,但是通过以上多种措施的结合,可以避免八成的婚恋网络欺诈。
子女因被逼相亲而自杀,父母应被追责吗
常莎(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
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016年发布的《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国内40岁以下人群中超过七成单身人士曾被父母“逼婚”,女性遭遇的压力更大。
此前有媒体报道,江苏一名女子因被母亲逼着相亲而跳河自杀,江西一男性则因相亲失败与家人争吵后跳楼身亡。子女因被逼相亲而自杀、患上抑郁症或受到其他形式的伤害,父母需要被追责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婚姻自由应理解为当事人双方既有结婚的自由也有不结婚的自由,父母逼子女相亲虽然并不等同于直接干涉双方的婚姻,但如果父母在逼子女相亲后,不顾子女的意愿继续主导并胁迫子女与特定对象结婚,则属于侵犯婚姻自由。
子女受父母胁迫而结婚的,受胁迫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受胁迫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如果父母在逼子女相亲的过程中使用了暴力手段或有非法拘禁行为,则构成故意伤害罪或非法拘禁罪。刑法第
257
与“脱单”有关的法律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