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试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重点字词:
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和卢照邻
之:到,往。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辅:护卫。
三秦: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项羽灭秦后,曾把关中地分为雍、塞、翟三个王国,史称三秦。
宦游:出外做官。海内:全国各地。比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歧路:告别的地方。沾巾:挥泪告别。
二:理解性默写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 你能写出两句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样感情基调的送别诗句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问答题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既点明了送别之地和友人的上任之所,又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乐观的情绪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3、为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会成为千古名句?
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心意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如同比邻一般。这两句一扫以往送别诗的离愁别恨的低沉,气势豪迈,意境开阔。既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及旷达的胸怀,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无为”的意思是什么,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无为”:不要。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诚恳劝慰之情。
5、下列对本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选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这首诗为什么成为送别诗中的精品?
在于一扫以往送别诗中的离愁别恨的低沉,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体现旷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登幽州台歌》
一、重点字词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
二、填空题:
1、本诗写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寂悲凉之情油然而生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写诗人生不逢时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登楼远眺,凭今吊古 的感慨,抒发了 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苦闷( 三个词答对两个即可)的思想感情。
4、《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它的语言风格是沉郁悲壮。
5、独”字表现了作者_孤独寂寞凄凉_____ ___的心境
三、问答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2、“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什么特点?
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并赏析“悠悠”和“独”的表达效果。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独”指单一,只有一个。一大一小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衬托诗人内心的伤感与孤独。
4、“念
八年级语文诗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