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鹿茸鉴别与应用.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鹿茸鉴别与应用
鹿茸
鹿茸:
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野生梅花鹿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马鹿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春季或初夏雄鹿长出新角尚未角化时,将角锯下或用快刀砍下,称为锯茸或砍茸。在沸水中略为烫过,晾干,再烫再晾,至积血排尽为度,置密闭容器放阴凉干燥处保存。同时燎去毛,,黄酒润或湿布包润,使稍软切片烘干,其形状为横切的片状,外皮红棕或是棕色,中央洁白或是米黄色,有细蜂窝眼,气微腥。多研制散剂服用。处方用名:鹿茸、鹿茸片。
锯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立即进行加工,阴干或烘干。
砍茸:将鹿头砍下,再将茸连脑盖骨锯下,刮净残肉,绷紧脑皮,进行煮汤等加工,阴干或烘干。
产地:花鹿茸: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四川等省亦产,品质优。
马鹿茸:主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鹿茸的鉴别:
雄鹿从第三年开始锯茸,“二杠”(具一个分枝者)每年采2次,第一次在清明后45~50天,习称“头茬茸”,第二次约立秋前后,习称“二茬茸”;“三岔”(具二个分枝者)每年采收1次,通常在7月下旬锯取。
梅花鹿:其鹿茸顶尖部切片习称“血片”,“蜡片”,切面浅棕色或浅黄白色,半透明,微显光泽,蜡状油润,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薄片(~),直径2厘米以内,断面淡红棕色,半透明,微显光泽,边缘有一红棕色或棕色环,无骨质,质坚韧。
鹿茸的中上部切片称“头沙片”“蛋黄片”,切面黄白色或粉白色,中间有极小的蜂窝状细孔。下部切片为“二沙片”“老角片”,统称“粉片”,表面粉白色或浅白色,为圆形或类圆形略厚片(~1毫米),直径2~3厘米,中间密布蜂窝状细孔,半透明,角质,无骨质或略具骨质,边缘有黄褐色环,宽1~2毫米,周边粗糙,偶可见残留的毛茸。气微腥,味微咸。马鹿:茸血片、蜡片为圆形薄片,表面灰黑色,中央米黄色,半透明,微显光泽,外皮较厚,周边灰黑色,无骨质,质坚韧。气微腥,味微咸。粉片,老角片切面灰黑色,中央米黄色,有细蜂窝状小孔,外皮较厚,外皮无骨质或略显骨质,周边灰黑色,质坚脆。常见鹿茸伪品:
,呈圆形和半月牙形,中部焦黄色,孔大且多破裂,有些孔内有黑褐色填塞物,外围白色,边缘角质化程度高,甚至会有齿状突起.
,用鸡蛋清调和后用鹿皮包裹,加工成薄片,外观无蜂窝状,口尝粘舌,并能化掉;还有将酒泡或工业提取过的鹿茸片(有效成分被抽提过),除去酒气,冒充鹿茸片。
(如老鼠皮)包裹其他动物骨,或骨胶、松香经切制而成,有的以猪皮包裹面粉、猪血混合物,还有用小野猫皮包裹淀粉、猪肝、骨胶、琼脂混合物再切片。呈类圆形片状,大小不等,较重,不易折断,断面棕紫色,无蜂窝状的细孔,有的有粗孔,偶有凹点,外皮毛有接缝且
可剥离,腥气浓;有的外皮为真品鹿茸片,里面填充其他物质。
,如驼鹿茸、驯鹿茸、水鹿茸、白鹿茸、狍茸、麂茸、白唇鹿茸、
麋鹿茸、海南坡鹿茸混充鹿茸。
鹿药用部分产品作用简介:(阳气聚于角,阴血聚于尾)
鹿茸及鹿茸片:补元阳,补气血,益精益髓,强筋骨,为良好的全身强壮剂,能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和提高机体工作能力

鹿茸鉴别与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7-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