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教育的共识与误区.doc财商教育的共识与误区
摘要:对我国当前财商教育中存在的共识与误区进行分析,认为:财商教育的目标设定应兼具多元化和可操作性;财商教育的内容应与目标相一致,并且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内容;财商教育的形式应系统化,并应调动学习者的积极和主动性;财商教育效果的评价应分类进行,围绕受教育者的满意度和收获感构建指标体系。
关键词:财商教育;共识;误区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185-02
一、财商教育的目标
财商(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FQ)一词最早是由罗伯特?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在其全球畅销书系列《富爸爸》中提出的,他认为:“理财智慧是我们头脑智慧的一部分,是我们用以解决财务问题的智慧。而财商是对理财智慧量化后的值,它关系到如何量化我们的理财智慧。”在对财商进行五类划分的基础上,他进而提出财商教育的目标就是开发理财天赋、达到财务健全、追求财务自由。
相比之下,我国学者对财商教育目标的定位要宽泛一些。如,有研究者认为中小学生财商教育的目标是:“从观念到行为贯穿到日常生活许多领域中的全方位的教育――即不仅仅是教人如何挣钱、赚钱、攒钱,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们如何花钱、用钱,还要让他们懂得如何与人分享钱,并从中得到快乐和幸福。
”对大学生实施财商教育,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还可以促使大学生们理性消费,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有人认为应该以财富为核心来定义财商,财商就是:“一个人在市场经济中根据市场规律,创造财富、管理财富与运用财富的能力。”也有人从人文价值的视角定位财商教育功能认为,它可以引导人确立在财富面前的主体地位,培养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品质,帮助人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由此看来,关于各种财商教育目标的定位尽管都有以“钱”或“财”为出发点的共识,但在侧重点上似乎有两个不同的倾向:一个是较简单直观的“能挣会花”,完全围绕金钱和财富做文章,这种观点在许多家长对其子女财商教育目标的理解中尤其有市场;另一个是较为宽泛和多角度的功能,如包括了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等,这种观点在学校主导的财商教育目标设定中更为多见。笔者认为,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前者只治标不治本,忽视了财商教育的基础工作;后者目标过于宽泛,在实施中可能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很难具体奏效。相比之下,笔者认为罗伯特?清崎界定的“达到财务健全”倒不失为一个兼具多元性和可操作性的财商教育目标,而“开发理财天赋”和“追求财务自由”就有些玄奥和模糊了。
二、财商教育的内容
财商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由目标设定来决定的,因此,在实践中也就相应的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侧重于理财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养,另一种是侧重于价值观和全面素质的树立和形成。更多的是提供一个综合化的菜单式的培养方案,包括的内容有:确立利用自己的财商致富的信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和理财观念;理财课程的原理、技术和方法;财会知识和相关的基本经济学原理;各类投资型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基金、理财产品的概念和操作技巧;市场风险教育等等。可以看出,这些内容与高校中经济金融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已经非常接近,这导致财商教育与相关的大学专业教育
财商教育的共识与误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