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再思考.doc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再思考
摘要:大学生学风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风气,其对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解决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人才培养观念偏颇、有效管理制度缺失和课程体系落后等系列问题,必须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建设、完善的学风机制建设和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学风
良好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必须始终贯穿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之中。高校学风包括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大学生学风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知识的求知欲望、对学等多方面行为趋向的总和,包括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和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在高校实际教学活动中,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对于高校的学风应该更关注于大学生的学习风气,所以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是抓好高校学风的重要环节。
1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抓好大学生学风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抓好大学生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成绩,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智育保障,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二)抓好大学生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进步的需要。校风、学风是高校发展进步的源泉,是决定大学发展方向的根基。大学生学风是高校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大学生学风必将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带动高校的发展进步。
(三)抓好大学生学风是人才培养的需要。良好的学风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条件。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必须重视大学生学风建设,抓好大学生学风,不仅能保证大学生有良好的学,而且从中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2 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人才培养观念急于求成、不重根基。人才培养评价观念是决定人才培养方向的,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评价观念能确保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按照正常轨道有序进行。但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却往往仅重视了智育水平的提高,忽略的德育根基的树立,其结果往往是德育不合格,智育水平也上不去。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上课流于形式、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以及不能适应形势进行教学调整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大学生的学习状态经常停留在单一的、相似的和相对单调的学习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信息涌入校园的机会增加,学习的内容更加宽泛,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整体减少,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变差,学习目标变得更加不明确。
(二)学风建设管理制度效果乏力,缺少有效机制。一方面,学风建设应该是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都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的一项工作,应该是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部署,在学风育人中,不仅应该发挥教师的作用,也要发挥教务部门、学工部门、人事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各单位的作用,实现整个学校的全员育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各单位、各部门、各人员之间缺少协作的现象,在育人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空白”,这些“空白”的存在,影响了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另一方面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再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