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内外形势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2013年3月22日访问俄罗斯
2013年2月13日访美
2月14日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
一、中美关系
综观过去的中美关系演进史,我们可以把中美关系分成两个30年:无外交关系的前30年和建交以来的30年。
还可以按照中美关系状态的发展演变分成三个20年:
第一个20年(1949-1969)中美相互敌视、对立甚至兵戎相见;
第二个20年(1969-1989)中美跨洋握手、联手制苏;
第三个20年(1989至今)中美在制度、价值观、意识形态差异以及战略利益的相互纠葛中化解纷争、寻求合作。
中美关系的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长期对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和军事上遏制敌视政策。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上海联合公报,结束敌对状态。“改变世界的一周”。
1978年12月,两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宣布自1979年1月起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中美战略对抗的态势出现重大转折,两国最终走向共同对抗第三方——苏联。
维系中美关系的苏联威胁的突然消失,两国合作的主要战略基础垮塌,两国意识形态对立和利益冲突凸显,使中美关系一落千丈。
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和摇摆性凸显,从而导致中美关系起伏不定,一波三折,甚至几次陷入低谷,呈现曲折、复杂和不稳定局面。
2005年9月21日,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发表题为:《中国向何处去?——从正式成员到承担责任》的讲话,“美国现在需要鼓励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一名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2007年9月6日,胡锦涛在悉尼会见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时,提出了中美“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的概念。
2005年11月20日胡锦涛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
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因素
在当今时代,大国之间既有竞争的一面,更有合作的一面。是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合作伙伴
两国在贸易、投资以及经济合作方面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社会、文化交流也不断增加。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国,美国是在中国的最大投资国
主要不利因素
美国全球战略与中国对外战略上的矛盾
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
“中国威胁论”
人权问题
军售问题
美国对华贸易中的逆差问题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
双方在一些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分歧
《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安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