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评论》国际关系的新世纪与外交政策.pdf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际关系的新世纪与外交政策1
潘维
在 2010 年夏秋之交,美国的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从日本海到黄海、东
海、南海围着中国巡游了一圈,频繁参与同中国周边国家的“演习”。为此,有
人兴高采烈,有人垂头丧气,有人摩拳擦掌。其实,那条船游来荡去烧银子,你
不理它,它就什么也改变不了。“炮舰外交”属于上个世纪。
回顾 21 世纪的头十年,国际关系呈现出与 19 和 20 世纪颇为不同的特征。
突破以往的认识框架,从具体问题出发,我们有可能获得新的国际政治知识。
一、以往的逻辑一半的军费,维持全球霸权,推迟所谓“权力转移”;中共处五项
原则”,主张“和平发展”,都体现对战争与和平的关注。就战争的原因与和平的
条件而言,教师们主要讲授下面四种产生于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这些理论为国
际关系学科打下了牢固的知识基础。
“新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际关系处于无政府状态,遵循弱肉强食法则。
因此,主权国家之间的实力分配状态塑造国际关系,左右对外政策。因此,超级
大国是全球国际关系的支配者;日常的国际关系体现为通过结盟获取势力均衡。
“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认为,20 世纪后期,由于各主权国家“相互依存”
的新现实,国家实力主要体现在多边的国际组织中。强权主导“制度”,使国际
关系受体制约束,获得某种类似国内政治的“秩序”。所谓“英国学派”围绕“深
层次的体制”展开讨论,宣扬“国际社会”和“全球治理”观念,也大体类似。
因此,日常的国际关系体现为大国间就“制度”规则和“体制”价值观念进行的
斗争。“建构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则回归了 19 世纪后期流行的“理想主义”,
但去掉了(和平主义的)“理想”,留下了唯心主义哲学信念,强调观念“塑造”
国家利益,继而塑造国家的外交行为。塑造和传播观念的主体未必是主权国家,
还可能是个人和非政府组织。因此,日常的国际关系属于观念的战场。上述三种
理论在逻辑上有相关性,展示了时代变迁的痕迹。“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际

1 载《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 年第 04 期
关系理论坚持“阶级分析”方法,认为世界分成富国和穷国阵营,即核心区与半
边缘区、边缘区。资本主义的逻辑支配这个“世界体系”,使穷者愈穷,富者愈
富。因此,日常的国际关系体现为“南方与北方”关于财富分配的斗争。
在海外,不同的学术圈分别信奉上述四种关于战争原因与和平条件的认识,
通过相关立场的博士论文进行再生产,使理论“派系”自我强化。而我国的国际
关系学术圈经常是西方时髦什么就谈论什么,博士论文大多试图“综合”每样理
论,实际却是“两张皮”,研究的内容并不与“理论”紧密相关,主要是就事论
事。除了“皮”的叙述常令读者不舒服,“问题意识”还是在不断增强,值得称
道。
进入 21 世纪以来,由于新问题层出不穷,用上述四种理论定义和解释那些
新问题经常遇到悖论。于是,西方国际关系学者对深化现存理论的兴趣逐渐降温,
政策导向的研究趋于热络。在我国的国际关系学界,强调从细致的历史梳理出发,
“多研究点问题,少谈点‘主义’”,也日渐成为共识,呈现出回归我国学界传统
习惯的趋势。
历史梳

《外交评论》国际关系的新世纪与外交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243595614
  • 文件大小197 KB
  • 时间201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