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敬
、苦
年月第期入乡入凡
韩国历代诗学文献总说
张伯伟
古代东国之人素好读书, 所读又多为汉籍, 所以历史汉诗
学也颇为发达, 用朝鲜时代洪万宗的话说“我东以文献闻于中国,
中国谓之小中华。盖由崔文昌致远唱之于前, 朴参政寅亮和之于
后。’秘故知其“以文献闻于中国”的实际内容主要是诗学。洪氏又
指出“东方诗学, 始于三国, 盛于高丽, 而极于我朝。⋯⋯员比
之中华, 未足多让。’爪所以清代王士镇乃有“果然东国解声诗川之
褒奖, 纪峋则有“吟诗最忆海东人’响之赞叹。诗学一词, 大判而
言, 可分为创作与评论两途。本文综述韩国历代诗学文献上要
偏于评论一面。兹将有关文献区分为七类, 简述如下。
一、诗话
诗话起于中国,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 其形成可以追溯至钟
嵘《诗品》甚至于《诗经》中的某些诗句, “但严格地讲, 诗话的
成立只能以欧阳修《六一诗话》的出现为标志。韩国最早的诗话
出现于高丽朝, 姜希孟《东人诗话序》称
吾东方诗学大盛, 作者往往自成一家、备全众体、而评
者绝无闻焉。及益斋先生《栋翁稗说沐、李大谏《破闲补等编
作, 而东方诗学精粹得有所考厂
现在能够考知的高丽诗话, 计有四种即李仁老《破闲集》、李奎
张伯伟韩国历代诗学文献总说
报《白云小说》、崔滋《补闲集》和李齐贤《栋翁稗说》。其中
《白云小说》非自撰, 是后人从《东国李相国集》等书中辑出, 不
尽可信尸欧阳修写作诗话, 其目的是“以资闲谈”, 态度是轻松而
随意的。高丽时期的诗话, 从书书上可以看到对这一传统的继承。
崔滋《补闲集序》指出
李学士仁老略集成编, 命日《破闲》。晋阳公以其书未广,
命余续补。强拾废忘之余, 得近体若干联, 或至于浮屠儿女
辈, 有一二事可以资于谈笑者。其诗虽不嘉, 并录之。“
其卷上也自述本书“欲集琐言为障闲耳”, 这就奠定了韩国诗话的
基本写作态度, 以见收于赵钟亚教授《韩国诗话丛编》的百余种
著作而言, 书名中此类字眼屡见不鲜。如《遭闻琐录》、《遣闲杂
录》、《晴窗软谈》、《玄湖琐谈》卜《闲居漫录》等, 这些著作在体
制上与笔记杂说也更为接近, 反之, 真正以诗话为名的著作仅四
十种。
朝鲜时代徐居正的《东人诗话》二卷是韩国历史上第一部以
“诗话”命名的著作, 上距《栋翁稗说》有一百四十多年。诗话而
以“东人”名, 不仅在于其所论多为东人之诗, 论者为东国之人,
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者对于东方诗学文学的自觉意识。《东人
诗话》之外, 他又编了《东文选》一百三十卷, 其《序》中表达
了相同的意见
⋯⋯代各有文, 而文各有体。读典漠, 知唐虞之文读
训浩誓命, 知三代之文。秦而汉, 汉而魏晋, 魏晋而隋唐, 隋
唐而宋元, 论其世, 考其文, ⋯⋯而亦概论后世文运之上下
者矣。近代论文者有日宋不唐, 唐不汉, 汉不春秋战国, 春
秋战国不三代唐虞, 此诚有见之论也。⋯⋯是则我东方之文,
非宋元之文, 亦非汉唐之文, 而乃我国之文也, 宜与历代之
文并行于天地间。
所以, 《东人诗话》乃得到“自有诗话以来, 未有如此精切者’厂‘之
张伯伟韩国历代诗学文献总说
评。欲以东国之诗与中华之诗相媲美, 也成为此后诗话作者的写
作动机之一。朝鲜时代是诗学极为发达的时代, 据《韩国诗话丛
编》收录的百余种诗话看, 除四种为高丽时代, 三种为中国资料,
一种为当代人所作外, 其余都出于朝鲜时代。而洪万宗所编的
《诗话丛林》四卷可以说是最早的韩国历代诗话选编。据其
《序》所称
⋯⋯吾东方诗道, 自殷太师始, 其后作者代各有人, 往
往自成一家, 而独评诗者甚罕, 评而可观者亦无几。如丽朝
《白云小说》、《栋翁稗说》, 我朝《芝峰类说》、《于于野谈》等
书, 不过数十种而已。余闻无不求, 得无不览。第于其间并
载朝野事迹, 间巷但语, 编铁浩汗, 难于记览于是合诸家
所著, 而专取诗话, 辑成一编, 名之日《诗话丛林》。⋯⋯我
东方诗学之盛斯可见矣。冷
此序写于崇祯玄默执徐, 实为康熙五十一年千辰助‘用明代
纪年, 反映了明末清初一批朝鲜士大夫的普遍心理尸中国占代将
历代诗话汇编成集, 始于明人, 但在后代较有影响的是何文焕的
《历代诗话》, 其书编于乾隆庚寅, 相较而言, 洪氏书早了
近六十年《诗话丛林》之末, 又附洪氏《证正》, 对人选诗话的
内容加以辨证, 较之于《历代诗话考索》也同样早了近六十年。此
书的编纂宗旨略同于徐氏《东人诗话》, 观其序言, 语句多袭姜希
孟《东人诗话序》, 即可知彼此关
韩国历代诗学文献总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