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十大太空发现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在这一年里,科学家在天文研究和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随着2009年进入尾声,美国国家地理网站盘点了年度十大太空发现,其中包括证实月球上存在水、木卫二海洋中存在类鱼生命以及大过星系的古老粒子等。
1 太阳出奇平静
太阳活动对比图。2000年7月,NASA的SOHO太阳轨道望远镜观测到太阳正处于最活跃期。2009年3月,太阳则像是一个空白的圆盘。
2009年5月,科学家发现太阳活动仍然继续处于极不活跃状态,甚至是近几十年中活跃程度最小的,而且太阳也是近100年来最暗淡的。太阳这种出奇的平静状态引发了科学家的担忧,他们认为这可能会导致下一个小冰期的到来。
上一次小冰期指的是1300年~1850年间全球气候进入一个特殊的寒冰时期,其中最寒冷的阶段出现在1645年~1715年。科学家认为,小冰期与蒙德极小期有关。蒙德极小期是指从
17世纪以来记录到的、以30年为周期的太阳平静期。在蒙德极小期中,太阳圆面上只能观测到极少数的黑子。在小冰期内,通往格陵兰岛的航道几乎全部被冰雪覆盖,荷兰的运河全部结冰,阿尔卑斯山的冰河将许多山村吞没,到1695年,冰岛附近已没有任何露天的流动水面。
众所周知,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在当前这个周期内,2008年太阳黑子活动仍处于低谷,到2009年本应该开始活跃起来。但是,科学家发现,在2009年前90天内有78天太阳黑子活动都很少见,而且这段时间太阳也处于近百年来最暗淡的状态。科学家由此认为,太阳如果继续平静下去,将有可能进入和当年小冰期时相似的状态,那么欧洲、美国的一些地区以及西伯利亚就有可能会骤然变冷,进入不寻常的小冰期。不过,美国亚利桑纳州罗威尔天文台天文学家杰弗里?豪尔指出,这种小冰期可能不会影响全球所有地区。
2 绿色“双尾”彗星现身夜空
2009年2月23日,一颗陌生的绿色彗星罕见地拖着两条尾巴划过地球上空。2月24日,这颗彗星距离地球最近,然后从此远去并将永远不再回来。据观测者介绍,该彗星除了拥有一条常见的彗尾之外,还有一条朝向太阳方向的逆向彗尾。这颗彗星是中国中山大学学生叶泉志在查阅一批中国台湾鹿林天文台所拍的小行星普查照片中无意发现的,因此它被命名为“鹿林”彗星。
据天文学家介绍,“鹿林”彗星可能是第一次经过太阳系。彗星外层肯定包着一层外太阳系冰冻环境中的原始冰类物质。当“鹿林”彗星暴露于太阳的光热之下时,它的冰层物质开始蒸发。这样,彗星的亮度会迅速增强甚至可能会引起它的开裂。当彗星喷射出氰化物和二价碳时,这两种气体就会在太阳的照射下,在太空的真空环境中呈现绿色。由于“鹿林”彗星几乎和地球轨道处于同一平面,但运动方向相反,因此它的速度看起来比想象中要快得多。在光电效应下,它会产生在普通彗星上看不到的第二条尾巴,即罕见的逆向彗尾。
3 NASA证实月球存在水
2009年11月13日,NASA正式宣布,月球陨坑观测和遥感卫星任务已经成功地在月球的永久阴影中发现水的存在,而且储量可观。
10月,NASA相继利用一个两吨重的火箭和LCROSS卫星对月球南极附近的凯布斯陨坑进行撞击,这两次撞击任务都是为了寻找月球上存在水的证据。两次撞击完成后,
2009年十大太空发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