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圈经济运行情况研究.doc重庆商圈经济运行情况研究
摘要:城市商圈的形成与发展,对城市居民生活、城市发展规划均具有重大的影响。影响商圈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商店类型、商店规模、竞争对手的位置、居民居住模式、行程所需时间和交通状况等,媒体接受状况也是影响商圈的因素。为此,从重庆商圈概况入手,分析了重庆商圈的经济运行情况。
关键词:城市商圈;规划;模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
1 重庆商圈概况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重庆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北部靠大巴山和东南部连武陵山两座大山脉。因此,重庆的商业经济繁华地带主要集中在西南部。
截止2015年底,全市建成城市核心商圈30个,100亿级商圈12个。其中,零售额达到400亿元商圈1个()、300亿元商圈3个(、南坪商圈310亿元、杨家坪商圈350亿元)、200亿级商圈3个(万州高笋塘商圈228亿元、、)、100亿元商圈3个(三峡广场商圈192亿元、、)、合川北城商圈、北碚缙云商圈()。
2 商圈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重庆商贸流通工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按照“一保二建三打造”(保障市场供应,构建完善城乡统筹的商贸网络体系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长效机制,建设购物之都、会展之都、美食之都)的目标任务,加快全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重庆市“十二五”规划以来,经济呈现平稳快速增长态势,同时,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以增强,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各大商圈消费市场增长稳定,增幅放缓
“十二五”规划以来,重庆各大商圈努力克服商贸经济下行压力,创新产业升级,积极提振消费,推动商贸经济稳中有进,其中201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096亿元,增长13%,居全国第二位。近年来,各商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稳步增长,但增长幅度在逐年减小。此外,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传统百货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致使销售总额总体呈递减趋势,因此引进“互联网+”,打造智慧商圈成为商圈发展的必经之路。
主力店销售成推动商圈发展的主体
通过对重庆各大商圈的调研发现,主力店的销售总额都比较高,贡献度相对也比较高,%、%。从而可以看出,主力店是支撑商圈发展的主体,应大力促进主力店的发展,因此主力店需要
“因材制宜”,采用定制式营销提升主力店吸引活力,促进商圈更好更快的发展。
商圈商业商务建设发展相对均衡
商圈是指城区商业商务资源富集、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商业商务核心区,一般分布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条件好、环境优越的地段,在一个大的区域呈现出层次性和网络化特征,因此商业商务的发展保证了商圈的活力,促进了商圈的发展,通过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各商圈商业商务相对比较均衡,同时基本上也均以
重庆商圈经济运行情况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