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文化长廊解说词(20130304)
孝德文化长廊解说词(一)
各位嘉宾,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南头城小学“孝德文化长廊”,“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下面,我先给大家介绍我们这个长廊的第一部分——孝德牌匾。“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这是清代学者王永彬的名言,出自《围炉夜话》,《围炉夜话》一书教人读书明理,让人诚信积德,“不为富贵所动,常将忠孝记挂”。王永彬是一个很有孝心的人,对朋友友善;他过着隐居生活,以教书为业,不愿为官,甚至在县令听说他很有才,虚心去拜访他时居然挖墙出逃。他写有包括《围炉夜话》在内的三部书稿,两次参与县志的修撰;七十八岁去世。他的后代人丁兴旺。传到现在已有了第八代,整个家族有几百人,大多住在湖北枝江石门村附近。
王永彬对孝德的论述和对孝行的实践,近两百年来,一直在影响着后人。
请大家抬头看,在横梁上展示的都是选自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都阐述了“孝”在我们为人做事方面应该遵循的原则。我们学校在推行“主题
阅读”,许多班级的同学在诵读《弟子规》,横梁上不少的名句就出自《弟子规》。
在大厅的廊柱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十个大字,在“孝”的统领下,成为每一个人应该培养的美德,廊柱中间的美德故事,图文并茂,让我们同学学有榜样。
(我的介绍到此,请大家继续参观)
1
孝德文化长廊解说词(二)
接下来由我给大家介绍“二十四孝故事”节选,请大家跟我来。
在教室旁的每一个窗下,都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讲述了许许多多与“孝”相关的故事,让我们在读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孝”;用“孝德”指导我们的孝行。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些有迷信色彩的,我们没有选用,选用的是在今天依旧有现实意义的二十一个。如《亲尝汤药》,讲述的是汉文帝对自己母亲的孝顺,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有病,他必定亲自服侍,母亲喝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才放心。他当皇帝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一个人在家能够孝顺父母,在外能与人友好相处,相信他在工作中一定会想别人所想,能够心中装着他人,努力把工作做好的。所以古人说,“百行孝为先”哪。
孝德文化长廊解说词(三)
这些古代孝德故事,对我们现代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当代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孝德故事。我们的孝德文化长廊也节选了其中的六个,展示出来,让同学们学有楷模,这些故事分别是:黄来女“带父求学,克难成
才”,戴永胜“千里寻医,十年救母”,刘霆“少躬背母,爱心传递”,陈立强“独身养母,攀岩尝草”,曹于亚“跪求捐肾,侍父勤读”,刘芳艳“爱救病父,学携盲母”。在这些当代孝德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人子女对父母的爱:遍尝百药医治亲娘、背着盲母坚持读书……无论父母是富是贫,不管父母病有多重,孩子都能够不离不弃,这就是“孝”的力量,是“孝”让人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故事让人感动,更让人学有榜样。
(各位嘉宾,我介绍的孝德故事到此结束,请大家继续参观)
2
孝德文化长廊解说词(四)
欢迎大家继续参观。
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我们尽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家敬父母,在校
孝德文化长廊解说词(2013030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