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体简史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起源于象形文字。
共产生了五种书体:
篆书(大篆、小篆)
隶书
草书(章草、今草、狂草)
楷书
行书
汉字书体起源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
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
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
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甲骨文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当时记载占卜吉凶的卜文。
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19世纪后期,在河南安阳,农民在耕地时偶尔发现了甲骨的碎片,他们把这些甲骨作为龙骨卖到药房。1899年,古文字学家刘鄂在别人所服的中药中,发现了这种上面刻有古文字的甲骨,便开始收集研究工作。
甲骨文
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
金文
2汉字和拉丁字的历史沿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