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
主要内容
疾病概述
1
护理评估
2
护理诊断
3
护理措施
4
疾病概述
1
定义
临床表现
病原学
流行病学
治疗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
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典型病例病程呈五期经过。广泛流行于亚欧等国,我国为高发区。
定义
病原体
汉坦病毒为RNA病毒
汉坦病毒对乙醚、氧仿、去氧胆酸盐敏感。不耐热和酸。高于37℃,56℃30分钟或100 ℃ 1分钟可被灭活;对紫外线、乙醇和碘酒等消毒剂敏感。
(二)传播途径 。 。 。 。。 (三)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四)流行特征三间分布
项目
内容
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为鼠,城市疫区以褐家鼠为主,农村疫区以黑线姬鼠为主,林区以大林姬鼠为主
传播途径
被鼠咬伤或接触鼠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发病较多
流行季节
城市疫区3~5月为高峰,农村疫区11月~次年1月为高峰,林区夏秋季为高峰
流行地区
流行趋势由北向南,由农村向城市扩展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一)发病机制 汉坦病毒进入人体后随血液达全身。通过位于血小板、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的β3整合素介导进入血管内皮细胞内以及骨髓、肝、脾、肺、肾和淋巴结等组织,进一步增殖后再释放入血引起病毒血症。一方面病毒能直接破坏感染细胞功能和结构,另一方面病毒感染诱发人体的免疫应答和各种细胞因子的释放,导致机体组织损伤。由于汉坦病毒对人体呈泛嗜性感染,因而能引起多官损害。
典型病例病程: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临床表现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