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2014
中国心力衰竭诊治和诊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2):98-122.
2014
2007
2010
中国心力衰竭指南
慢性心力衰竭
诊断治疗指南
急性心力衰竭
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心力衰竭
诊治和治疗指南
在前两版心衰指南的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发布的新药物和新技术的应用的临床证据,进行了内容更新,为心衰诊治提供依据和原则,帮助临床医师做出医疗决策。
定义、流行病学
慢性心衰的评估
HF-REF的治疗
HF-PEF诊断治疗
急性心衰
难治性终末期心衰
心衰病因和合并症的处理
右心衰竭
心衰整体治疗
随访管理
2014中国心衰指南框架结构()
正文
44000
临床评估
4000
治疗
38000
随访管理
整体治疗
2000
慢性心衰治疗
15000
急性心衰治疗
7000
难治终末期心衰治疗
2000
心衰合并临床情况治疗
11000
前言
2000
右心衰竭治疗
1000
舒张性心衰治疗
2000
中国心力衰竭诊治和诊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2):98-122.
新指南的新亮点
慢性心衰类型名称和诊断标准的修订。更新了慢性心衰药物治疗的步骤和路径,提出心衰标准(或基础)治疗的金三角概念,ACEI+β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不能耐受ACEI者,ARB可代替应用,作用类似“金三角”。
提出了实施治疗步骤和路径的具体建议
增加了急性心衰的内容
提出患者教育、随访和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醛固酮拮抗剂适用从NYHA III-IV级人群扩大至所有伴有症状(NYHAⅡ-Ⅳ级)的心衰患者
降低心率可能成为心衰和心血管病未來治疗的新靶标;推荐应用单纯减慢心率的药物伊伐布雷定(第一个窦房结If电流选择特异性抑制剂)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适用人群从NYHA III-IV扩大至NYHA I-IV级
推荐应用BNP/NT-proBNP动态监测评估慢性心衰治疗效果
定义和流行病学
中国心力衰竭诊治和诊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2):98-122.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
我国心力衰竭现患不容乐观
北京301医院对1993-2007年因CHF住院的6949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依次为CAD、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和糖尿病。
我国42家不同医院10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主要死亡原因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猝死13%。
中国35-74岁的人群中,现患有400万患者
%
%
中国心力衰竭诊治和诊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2):98-122.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体液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心衰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成为当今重要的心血管病症之一。
左室射血分数(LVEF)
LVEF降低性心衰(HF-REF)——收缩性心衰
LVEF保留性心衰(HF-PEF)——舒张性心衰
中国心力衰竭诊治和诊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2):98-122.
心衰主要发病机制干预两个关键过程是心衰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中国心力衰竭诊治和诊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2):98-122.
心衰发生发展的各阶段
阶段
定义
患病人群
A(前心衰阶段)
患者为心衰高危人群,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症状和(或)体征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有应用心脏毒性药物的病史、酗酒史、风湿热史或心肌病家族史等
B(前临床心衰阶段)
患者从无心衰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脏疾病
左心室肥厚、无症状性心脏瓣膜病、以往有心肌梗死史的患者等
C(临床心衰阶段)
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疾病,以往或日前有心衰症状和(或)体征
有结构性心脏疾病伴气短、乏力、运动耐量下降者等
D(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
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疾病,虽积极的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且需要特殊干预
因心衰需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出院者;需长期静脉用药者;等待心脏移植者;应用心脏机械辅助装置者
2014中国心衰指南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