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编组站布置图
第一节编组站布置图分析
,三场横列,设一套调
车设备; 上、下通过车场位于两到发场外侧。
(一) 设备布置特点
两到发场,单线一般可按线路别使用。
(1)到发场分工
(一) 设备布置特点
两到发场双线应按方向别使用到发线。
(1)到发场分工
(一) 设备布置特点
(2)到发线进路
(一) 设备布置特点
(一) 设备布置特点
:以减少机车出入库走行距离及可能形成的交叉点。
当上、下行行车量差别不大时间,设在上行场出口处,以利于变双向系统时机车出入段。
,通过车场设于到发场外侧,消除了横列式区段站图型的客货交叉。
:将驼峰、调车场、尾部牵出线设在一根纵轴线上。这样布置可使调车设备线路顺直,调车作业径路短、阻力小、效率高。
(一) 设备布置特点
。
,驼峰的位置应据主要改编车流方向、以及进一步发展条件确定。
,同时考虑将来车站发展不致引起驼峰方向的根本改变。
:设于调车场尾部正线外侧。
(二)作业流程
(三)布置图分析
(1)站坪长度较短,投资省;
(2)车场较少,管理集中;
(3)通过列车的成组甩挂作业较便利。
⑴解编作业效率低
改编列车牵出和转线均须折返走行,增加调车行程,增加了解编作业时分,故解编能力较低。
(三)布置图分析
(2)车列一次牵出困难
调车场头部牵出线与到发场标高差较大(约2m),牵出线与到发场间的联络线有较大坡度和反向曲线,增加车列牵出阻力,有时需分批解体,降低驼峰解体能力。
(3)解编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到发场分上下行使用,解编作业由两侧牵出线承担,上下行车流不均衡时,牵出线作业互换性差,两台调机出现忙闲不均现象,解编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第二章编组站布置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