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云南银饰文化的特殊性谈云南现代银饰设计的发展方向.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云南银饰文化的特殊性谈云南现代银饰设计的发展方向
[摘 要]云南银饰作为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当地的文化。本文通过研究云南银饰文化的特殊性,分析云南银饰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云南现代银饰的设计不能脱离本民族的文化基础,证明了现代设计实质上是文化整合的过程。
云南银饰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从设计理念到物质结构形式,都离不开云南特定的物质文化背景和思想哲学基础。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设计与文化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真正地实现了设计与文化的结合,把各自的设计融进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设计才可以称得上是创造。
[1]同时,设计又是不同文化间相互融合,协调而成为为一体化的过程,是一种文化整合的过程。
[2]云南作为我国26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多姿多彩的云南银饰。
云南银饰文化的特殊性
在云南各民族饰品中,无论是装饰面积之大,还是使用频率之高,都以银饰为最。
云南银饰是云南文化的重要组成和典型体现,是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精神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鲜明地体现了云
南文化的特点。

法国人类学家格罗塞说过的: “世界很少有几样东西能像装饰品那样, 在文化进展的过程中, 似乎变迁得很多, 却是变迁得很少”。云南银饰也不例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使其具有相对稳定的延续性特点。最为典型的是,摩羯纹样在在云南银饰上的延续。摩羯原是印度神话中的一种神兽,长鼻利齿,身尾似鱼,我国亦称之为鱼龙。佛教传入中国后,摩羯形象曾一度在我国石窟和金银器中出现。唐代尤盛,宋以后逐渐消失。但是,云南至今仍有多个民族的银饰中保留了摩羯形象,在迪庆藏族男子腰带上、哈尼族扣饰上、
傣族须坠上,摩羯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均有出现。
如图1所示,这是一款傣族银风鸟摩羯五重须坠,摩羯形象位于二重层叠上。
此外,铜鼓造型及太阳纹在银饰上的出现也可反映云南银饰文化的延续性。铜鼓曾经是云南青铜器中的重器,是财富和权势的象征,如今只有在文山的壮族依、沙支系和彝族的倮支系使用。但在西盟一带的佤族妇女的鼓形耳环中,仍可见到他的踪影。如图2所示,在被缩小的铜鼓造型的耳环上,
精致细密的太阳纹熠熠发光。


云南居住着26个少数民族,均有佩戴银饰的习惯,但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瑶、壮、彝、傈僳等民族,银饰以线型的链坠为主,佩饰的人举手投足,银坠便随之摇曳生姿,有种流动而茂密的美;而藏族、佤族和景颇族的银饰,则都硕大、饱满,洋溢着山地民族的豪放之情。这些独特的风格特点与各个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不无关系。
特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也是造就云南各少数民族银饰典型特征的因素。例如,傣族姑娘佩戴的银耳柱,整体装饰样式呈宝塔形,前端线条密集,造型紧凑,如图3所示。这种的宝塔形装饰在傣族耳柱和发簪里多有出现,究其根源,与当地的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傣族人除了信奉传统意义的佛教之外,还信奉本土的小乘佛教。银饰设计隶属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外在表现形式。


作为一种文化不可能是封闭的,在历史的车轮下,它总是要同相邻的民族、通交的地区,互相渗透、汲取、融
汇。云南银饰之所以多姿多彩,与各民族之间文化交

从云南银饰文化的特殊性谈云南现代银饰设计的发展方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iao19720107
  • 文件大小97 KB
  • 时间2017-11-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