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火山碎屑岩
一、火山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火山碎屑岩(Volcaniclastic rock):是火山作用(包括地下火山作用) 形成的各种火山碎屑,堆积后经多种成岩方式固结而成的岩石。
火山碎屑岩中除火山碎屑物外,还可含有一定数量的正常沉积物或熔岩物质(作为胶结构)。
火山碎屑岩不仅见于地表,也可见于火山管道和次火山岩体中。火山碎屑岩在各个地质时期,既有陆相的,也有水下的。
火山碎屑物:是指由于火山爆发所产生的各种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地下熔融为岩浆或已凝固的熔岩,经火山爆发时被粉碎或破碎而成的各种岩屑、晶屑和玻屑。有时亦可混入火山通道两侧、上伏或基底围岩的碎屑。
具内生成因特征。
火山碎屑物被喷出后,在空气或水盆地中搬运、降落、沉积,所以它又具有沉积形成的特点。
火山碎屑岩的物质成分与相应的熔岩有密切联系,尤其是向熔岩过渡的种属;在空间分布上,两者也经常是共生的。而在结构构造上有的则和正常沉积碎屑岩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多差别。
火山碎屑多半呈棱角状,碎屑物分选很差,成分和结构构造上变化很大,常缺乏稳定的层理,只有正常沉积物增多及在水中沉积时,这些特点才逐渐消失。
故火山碎屑岩是一种介于熔岩和正常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
含有火山碎屑物50%—10%的属广义的火山碎屑岩,
狭义的火山碎屑岩则是指含火山碎屑物应在90%以上。
向熔岩过渡的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熔浆胶结凝固而成;
向沉积岩过渡的则为粘土矿物、化学沉积物及火山灰次生变化产物——蒙脱石、绿泥石、沸石等胶结;
正常火山碎肩岩主要是压紧固结,部分有火山灰分解产物或化学沉积物胶结。
火山碎屑岩的成岩方式:
第一节火山碎屑岩的成分
火山碎屑物质按其组成及结晶状况分为:
岩屑:岩石碎屑
晶屑:晶体碎屑
玻屑:玻璃碎屑。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物质成分,如正常沉积物、熔岩物质等。
一、岩屑
岩屑形状多样,大小不一。依其物态可分为刚性和塑性两种。
刚性岩屑是已凝固的熔岩,或火山基底或管道的围岩,当火山爆发时冲碎而成。
塑性岩屑又称为塑性玻璃岩屑、浆屑或火焰石等,是由塑性、半塑性熔浆在喷出后经塑变而成,具有玻璃质结构,断面呈火焰状、撕裂状、树枝状、纺锤状、透镜状、条带状等。
火山弹是由于塑性熔浆团在空中旋转而成,形如纺锤、椭球、麻花、陀螺、梨状等,表面具有旋扭纹理和裂隙,并具有一层淬火边,大者可达数米。
二、晶屑
晶屑多为早期析出的斑晶随熔浆炸碎而成,大小一般不超过2~3mm,常呈棱角状,有时保持原来的部分晶形,其成分多为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
石英晶屑表面极为光洁,具有不规则裂纹及港湾状熔蚀外形。
黑云母和角闪石晶屑常具有弯曲、断裂及暗化现象。
辉石主要出现在偏基性的火山碎屑岩中。
长石晶屑主要为透长石、酸性至基性斜长石,有较高自形程度,可见沿解理破裂及明显的裂纹扫描电镜下更为清晰。
三、玻屑
~,很少超过2mm。2~,。
①刚性玻屑有弧面棱角状和浮石状两种:
弧面棱角状刚性玻屑出现普遍,形状多样,镜下常用弓形、弧形、镰刀形、月牙形、鸡骨状、管状、海绵骨针状、不规则尖角状等一系列形容词来描述。
综观其共同特点不外是一些不完整的气孔壁和贝壳状断口等所组成。
浮石状刚性玻屑不甚普遍,是没有彻底炸碎的弧面、棱面状玻屑,内部保留较多的气孔,状如浮石,在中基性火山碎屑岩中出现较多。
②塑性玻屑是炽热的玻屑在上覆火山碎屑物的重压下,彼此压扁拉长叠置并定向排列,且相互粘连熔结在一起而成。强烈塑变玻屑显流纹状,通称为假流纹构造。
第十二章 火山碎屑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