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的出路论文.doc中部崛起的出路论文
.. 摘要:中部崛起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在对中部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为中部的发展提出了一点建议。
关键词:中部地区;经济崛起;制造业;区位熵
近年来全国经济保持了新的快速发展势头,但是,地区经济越来越显露出新的发展不平衡格局,曾经设想的经济发展的东、中、西“梯度递进”的格局并没有形成,相反中部经济却有“凹陷”之忧。如何发展中部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中部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详尽分析,主要从制造业角度为中部崛起找寻出路。
一、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
1. 经济增长缓慢。GDP、投资增长速度和居民收入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6省在这三大指标上与沿海发达省市发展差距逐渐拉大,作为全国重要“双基地”的优势急剧减弱。
首先从GDP来看,2001年~2003年,,。在人均GDP水平上,1980年中部地区人均GDP相当于全均数的88%,1990年下降到83%,到了2003年只相当于全的75%。
其次,反映在投资增长速度上,2001年~2003年,中部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最后,在居民收入方面,2001年~2003年,%%,%%。
到2004年,中部经济发展速度略有提高,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所缓解,但这些重要经济指标仍远远落后于沿海省市,甚至明显低于全。
2. 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不协调等方面。
首先,表现在产业构成方面,总体看,中部的产业结构层次已越过“一、二、三”,“二、一、三”的低级状态,形成了“二、三、一”的格局,但第二产业的优势不明显。∶∶,∶∶,第一产业比重偏高,而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突出地反映了中部地区工业化水平较低的问题。
其次,产业结构内部矛盾突出。第一产业仍保持着传统的单一粮食生产类型,难以形成产业化。第二次产业内部结构处于资源的初加工阶段,以资源开发型产业为主,缺乏后续和替代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虽有所提高,却是以传统的流通和服务业为主,为现代工业服务的金融、通讯和信息产业相当薄弱,现代化水平不高。
另外,在所有制结构方面,非;国有工业企业数量与非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之比偏大。
3. 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中部六省的城市化进程还有待提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中部地区缺乏具有很强实力和辐射能力的大都市,难以带动和整合区域的资源和优势。2004年中部地区城市数量160个,其中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城市有41个,超大、特大城市只有1个。在2004年我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中部排名最好的武汉和
中部崛起的出路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