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了的小资时代�
——读《�波动�序言》�杨庆祥�
“肖凌是个小资。”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这三个女性�
李陀在《�波动�序言》里给主人公肖凌作了一个非常�构成了《波动》对于小资女性的三种不同的想象:林媛媛�
明确的阶级定位。为了突出这一点,李陀在文中再三强�是还在成长中的小资女性,发发是一个在道德上显得非�
调:“女主人公肖凌就是一个典型的小资,不过她是个文革�常暖昧带有一点堕落色彩的小资女性——她让我不由�
时代的小资,是当代小资的一位前辈。”李陀的这个判断�地想起矛盾笔下的孙舞阳。而肖凌,从整个小说的叙述�
其来有自,在李陀看来,肖凌作为当代小资的前辈,其身�来看,是一个呈现出复杂“内面”的小资。在这个意义上,�
上有典型的小资气质,这一小资气质尤其表现在她的审�北岛选择肖凌为作品的主人公颇有深意,同时,李陀指�
美趣味上:《月光奏鸣曲》,洛尔迦的诗歌,雪白的连衣�认肖凌——而不是林媛媛和发发——为该时期小资的�
裙,还有红茶和葡萄酒。而在另外一个层面上,作为一个�典型代表显然也值得琢磨。也就是说,同样具有小资气�
特殊时代的小资,肖凌又呈现出特别的向度,那就是“强�质,为什么肖凌具有优先权�除了李陀提出的“强烈的不�
烈的不安全感”和“坚韧又十分简单幼稚的虚无主义”。�安全感”和“坚韧又十分幼稚的虚无主义”之外,还有没�
我同意李陀的上述观点,并以为他抓住了一个非�有什么别的东西��
常重大的理论问题,也就是小资产阶级在中国的历史�实际上,如果从“不安全感”来说,《波动》中的任何�
性和当下性问题,实际上,在李陀的整篇文章中,他一�一个人似乎都生活在强烈的不安全感中,这种“不安”对�
直试图从这两个角度——历史性和当下性——对中国�应了“文革”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心理氛围;如果从“虚�
小资阶级的起源、发展和当下迁延进行全面的分析。李�无主义”这个角度来看,林媛媛和白华的虚无主义似乎�
陀显然意识到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比肖凌更为彻底和绝望,至少在肖凌这里,她最后还是�
化,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经典理论框架,并将�相信了爱隋,尽管这场爱隋是一个悲剧。在我看来,肖凌�
改变我们的文化构成,并也就是说,小资阶级已经从其�最为独特之处不在于这种虚无主义,而恰好是意识到了�
被藏匿之所在凸显于我们面前——小资产阶级构成了�这种虚无主义之后的一种自觉抵抗。小说中有一段对话�
一个问题。�至关重要:�
�肖凌�“请告诉我,”她掠开垂发,一字一字地�
说,“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是值得相信的呢�”�
让我们继续抓住肖凌这个典型小资不放,或许可�我想了想。“比如,祖国。”�
以展开不同向度的讨论。首先要追问的是,除了肖凌之�“哼,陈词滥调。”�
外,《波动》中还有没有别的小资�如果按照上述李陀的�“不,这不是个用滥了的政治名词,而是咱们�
标准,我觉得至少另外两个女陛也可以放到小资的行列�共同的苦难,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文化遗产,共�
里:林媛媛和发发。这两个女性在小说中占了不少篇幅,�同的向往⋯⋯这一切构成了不可分的命运,咱们对�
尤其是林媛媛,她最后离家出走的情节构成了小说一个�祖国是有责任的⋯⋯
死去了的小资时代——读《〈波动〉序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