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律己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即慎初、慎独、慎微、慎交、慎律。这里我想借用几则简单的故事来帮助说明情况:
一、慎初:
所谓“慎初”就是谨防第一次。如果第一次做了不法之事,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一个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此下去,坏习惯乃至罪恶的灵魂便会形成。万事皆有初,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从小到大、由轻到重、积少成多的过程。“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一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这里有一例与大家共勉:
一天,明朝都察院长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
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一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
“终身不敢忘。”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讲,做事要自觉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规律、正确看待轻与重、大与小的辩证关系,对诱惑之“微”不严防,对蜕变之“渐”不严杜,最终必然酿成大错。人生贵善始。从
某种意义上讲,“第一次”既是“缺口”,也是“关口”,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了,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无数事实证明,党员领导干部违法犯罪无一不是从“第一次”开始,一步步走向深渊的。
二、慎独:
是指一个人独处时仍能谨慎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在这里有一个叫《曹鼎不可》的故事想与大家共勉:
明代有个叫曹鼎的人,官职接近于今天的检察官。一次,他抓到一位很有姿色的女贼。因离县衙太远,途中便与女贼同住一庙。月光下,女贼千方百计勾引曹鼎。因此,他写了“曹鼎不可”的纸条贴在门上,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越轨。转念一想,这荒郊野外,送到嘴边的肉,不吃就太亏了,吃了又有谁知道呢?他撕掉了门上的纸条,正想又觉得不妥,认为如果做了,就是因私欲而废公法的行为。想到这里,他又将纸条贴了上去。过了一会儿,他又生一念,女贼是犯人,我做了坏事她也不敢说,于是又撕了纸条。可又一想,这是趁人这危,
严以律己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