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汽车线路的道路
家
第三章住宅及其组群的规划
A 供家庭居住的建筑——住宅
B 供单身人居住的建筑——宿舍
(1)住宅层数
居住小区住宅的层数,根据土地资源情况,应选择多层(3层~6层)中的6层和高层中的12层(或12层以上),或采用两者的混合搭配,这是比较合适的。
(2)住宅进深
住宅进深加大,外墙相应缩短,对于采暖地区外墙需要加厚的情况下经济效果显著。一般认为住宅进深在11m以下时,每增加1m,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1000m2左右,可节约用地。
(3)住宅长度
住宅长度在30m~60m时,每增加10m,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700m2~1000m2左右,在60m以上时效果不显著。长度越长,住宅单元并接越长,山墙越省。但长度不宜过长,过长需要增加伸缩缝和防火墙等,对通风和抗震都不利。
(4)住宅层高
据计算,层高每降低10cm,能降低造价1%,节约用地2%。
(1)住宅标准:面积标准和质量标准
(2)套型与套型比
套型—每套住房的面积大小和居室、厅及卫生间的数量
套型比—各种套型的比例
(3)确定住宅建筑层数和比例
(4)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居民的生活习惯
(5)有利于节约用地、结合地形
(6)符合城市建筑面貌特色的要求
(1)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1)行列式
2)周边式
3)混合式
4)自由式
1)行列式特点:
A 日照好,有利通风
B 有规律,也富于变化
C 工程简单,便于施工
D 空间缺乏封闭感。小空间缺乏停留感
E 连续性过强时,易显得呆板
丰富空间的措施:
A 山墙错落——增加停留感及围合性
B 单元错开拼接——产生体型变化
C 成组变向——打破单调感
2)周边式特点:
A 室外场地集中。空间完整,封闭性好
B 安静、安全
C 寒冷地区有利挡风
D 相当多居室朝向不好
E 不能适应地形变化
F 不利于抗震
住宅用地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