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消费者行为分析
2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PPT
消费者行为分析
本章要点
第
二章
第一节无差异曲线
第二节预算约束
第三节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一、无差异曲线
(一)效用理论
效用理论涉及经济人假设、效用定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以及边际效用等多种假设和理论。
(1)经济人假设
假定消费者具有两大特征,即追求效用最大化和理性消费。
(2)效用定义
效用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①基数效用论:可用“1、2、3、4,…”等基数的绝对数值衡量。
②序数效用论:无法知道绝对数值,但可以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一、无差异曲线
(一)效用理论
(4)边际效用
①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而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和。
总效用的计算函数为:TU=f(Q)。一般情况下,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②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效用的增量。边际效用的计算公式如下为:MU=ΔTU/ΔQ ,若ΔQ无限接近于0,则
MU=dTU/dQ=f ’(Q)。
一、无差异曲线
(一)效用理论
(4)边际效用
③注意:关于边际效用及其函数的内容,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的。
,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说明商品消费量达到饱和状态。此时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会逐渐减少,而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一、无差异曲线
(二)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可以表示消费者偏好。
(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市场篮子
基本假定
消费组合, 就是消费者购买的不同商品或服务的组合。
①完备性:假定只有两种组合A和B,则消费者总是可以,但也只能作出下面3种选择中的一种:选择A组合;选择B组合;对两者偏好无差异。
②可传递性:假定有A、B、C3种组合,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大于C,那么该消费者对A的偏好必定大于对C的偏好,即A>B,且B>C,则A>C。
③多比少好: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一、无差异曲线
(二)无差异曲线
(2)无差异曲线的状态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如右图所示。在无差异曲线上,各点所代表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无差异。
一、无差异曲线
(二)无差异曲线
(3)无差异曲线图
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理论上可以绘制出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每条曲线都代表不同程度的偏好。所谓的无差异曲线图,就是指一组描绘某个消费者偏好关系的无差异曲线构成的图,如右图所示。
一、无差异曲线
(二)无差异曲线
(4)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偏好程度越高
根据“多比少好”的假定,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商品数量越小,满足程度水平越低。
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利用“可传递性”的假定可以证明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如下图所示。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任意各点的消费者偏好都相同,为了维持同等的满足程度或效用水平,增加X1的数量就必须减少X2的数量。
一、无差异曲线
(二)无差异曲线
(5)商品边际替代率
①含义
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其计算公式如下,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经济师中级---经济学第2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