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学生姓名: 学号:
系部: 中文系
专业年级: 语文教育专业2009级
指导教师:
职称: 副教授
目录
摘要..................................................................................................................................
关键字
(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1、有胆有识,有勇有谋
2、奸诈狠毒,残酷冷漠
3、雄才大略,自信乐观
(二)重视人才,以礼待人
.1、重视人才,笼络人才
2、妒忌人才
(三).文学气概............................................................................................................................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摘要:曹操是汉魏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出类拔萃的长篇巨制。作者罗贯中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真实的历史人物,曹操便是其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塑造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位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奸诈狠毒,残酷冷漠,雄才大略,自信乐观的枭雄。他既重视人才,笼络人才,又害才妒才。他有很高的艺术才华,继承了汉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风格苍劲雄厚。
关键词:《三国演义》; 曹操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出类拔萃的长篇巨制。作者罗贯中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真实的历史人物,曹操便是其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塑造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贬多于褒。在民间,更是将曹操作为“奸诈”、“虚伪”的代名词。在《三国演义》里面曹操更是被看做一个谋权篡位的奸臣。这就是曹操真实的一面吗?历史上的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形象呢?在他“奸雄”的背后,是否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呢?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一)有胆有识,有勇有谋
作者在第一章就对他幼时的行为品行下了几句断语“好飞鹰走犬,喜歌舞吹弹。少机警,有权数,游荡无度。”[1]在小说中,曹操第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表现是自荐行刺董卓。董卓入洛阳后,执掌朝权,汉政权旦夕难保。司徒王允假称过生日,设宴后堂,与众大臣商讨对策。酒中半酣,王允忽“掩面大哭”[2] ;谈起董卓欺主弄权,自己一筹莫展,吾等舍死,无盖于国。说到这儿,众大臣也痛哭流涕。这时只有骁骑校尉曹操艺人抚掌大笑,说“满朝大臣,夜哭到明,明哭到夜,焉能哭死董卓耶?”[3]王允厉声责备他,曹操回答说“非笑别事,笑众大臣无一计杀董卓耶。某虽不才,略施小计,可断董头,悬于都门外,以谢天下。
”[4] 曹操以献刀为名,刺杀董卓。“转身而卧,转面向内”,曹操于是拔刀,结果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喝问“孟德何为”,曹操假装献刀。吕布回,曹操借试马离开。曹操的刺杀行动,虽勇敢,但却鲁莽,结果未能得手。但在千钧一发之际,他以献宝刀为借口,瞒过了董卓,得以脱身。
行刺行动虽然失败了,但比起那些只知道掩面大哭而无所作为的众大臣来曹无疑是显示出有胆有识,有勇有谋,高出众人一筹,成为汉末政权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二)奸诈狠毒,残酷冷漠
曹操行刺董卓未遂,仓皇逃跑,在中牟县被抓获后,得到县令陈宫的拯救,陈宫佩服他是“天下忠义之士”[5],弃官跟随曹操逃难。两人逃到成皋地方,前往他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借宿。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自己骑驴到西村去沽酒。当时曹操惊魂甫定,忽听到庄后有磨刀之声,心里怀疑他们要谋害自己,跟陈宫一起潜入草堂后,听到有人说:“缚而杀之,何如?”[6]曹操先下手为强,立即与陈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一概杀之,一连杀死八人。后来发现厨下,缚着一头猪,欲杀未杀,才知自己误杀好人。二人连忙逃走。途中遇兴冲冲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故意对吕伯奢说后面有人来,吕伯奢转过头去,曹操便一刀把他杀了。陈宫责备曹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而曹操却毫无悔意的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7]陈宫觉得他是个大不义之人,便弃他而去。热情款待他的吕伯奢一家,竟被他心狠手辣地杀得一个不留。“宁教我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毕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