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庸》选读.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庸》 选读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3、朗读、背诵文章。
教学重难点
1、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庸的本质内涵。
2、熟练背诵,有节奏朗读。
一、文化背景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孔鲤,字伯鱼,早卒;伯鱼生孔伋,字子思。
孔子
《中庸》内容丰富,不仅提出了“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
《中庸》之所以受到后儒的重视,根本原因是其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从总体上作了系统化的阐述。其深刻而精微的思想内容,它所阐述的一整套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十分切合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
三、文本研读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翻译:
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遵循着本性叫做道德,圣人修明道德,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注释:1、性:本性。 2、率:遵循 3、修:修明。 4、教:教化。 5、须臾:片刻,一会儿。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翻译:因此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
注释:1、戒慎:警戒谨慎 2、乎:在。3、莫见乎隐:没有什么比隐秘的地方更容易被发现。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翻译: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心是平静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表现都能符合节度,称之为“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普遍推行的准则。如果能够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天地都能各安其所,万物得以化育了。
注释:1、发:表现出来。2、中节:符合节度。3、达道:普遍推行的行为准则。4、致:达道。5、位:安于其位。6、育:化育。
内容解析
3、什么是中庸(中和)
1、引入,道不可片刻离开
2、提出君子应慎独
什么是道
什么是性
遵循本性做事
天赋禀性特质
怎么慎独
为什么
人不闻不睹之时亦谨慎警戒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慎独自修是实现中庸之道的
三原则之一,也是必由之路。
慎独:即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情感未发为中,发而中节为和,恰如其分即中庸
4、中庸之道有何作用
大本达道,可使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翻译: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注释:1、之:语气词,无意义。2、审问:详细的询问,研究。3、弗:不,不要。4、笃:笃实,诚信,坚守。5、措:停止。

《中庸》选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416 KB
  • 时间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