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2016—2020)
贵州省六盘水市气象局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前言 2
第一章“十三五”发展基础和形势 3
第一节“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3
第二节存在问题 7
第三节“十三五”面临的发展形势 7
第二章“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0
第一节指导思想 10
第二节发展理念 11
第三节发展目标及主要指标 12
第三章“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3
第一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气象保障能力 13
第二节着力业务现代化建设,提高气象核心业务能力 15
第三节加快气象信息化建设,提高综合业务支撑能力 17
第四节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18
第五节坚持绿色发展,增强生态建设气象保障能力 19
第六节突出科技创新与队伍建设,提升气象现代化支撑能力 21
第七节加强气象法治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22
第四章重点建设“五大工程” 23
第一节气象保障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 24
第二节气象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工程 28
第三节气象信息化工程 29
第四节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 30
第五节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程 31
第五章保障措施 32
附表六盘水“十三五”气象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估算表 3
前言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对国家安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防御和减少自然灾害损失、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同步小康的决胜时期,也是我市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本规划以《贵州省“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对气象服务需求,结合六盘水市气象事业发展实际,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时期六盘水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十三五”发展基础和形势
第一节“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十二五”是我市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市气象部门在贵州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防灾减灾,气象先行”工作理念,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气象为农服务保障建设,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台站综合能力建设。着重提升“四个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期间,我市初步建立了地基、空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完成六盘水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并投入业务运行。依托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建设了78套单雨量自动站、2个县级数据处理中心、梅花山交通自动气象站、市级中小河流域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平台(SWAN)。以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为依托建设了8个六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4个县级气象监测及预警发布系统、3个国家级台站新型自动站。配置六盘水市气象应急指挥车1台。完成市和县新一代风云卫星数据广播系统更新改造。完成全市所有街道、社区1163名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及培训,将气象防灾减灾联络人录入
“中台”。
通过新一代天气雷达项目建设,雷达探测覆盖率提升至95%;全市两要素(温度、降水)区域自动气象站增加92个,现已达225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平均间距小于10公里;重点监测区域平均间距在5公里以内。较大拓展了气象监测、预警和服务覆盖面,气象观测能力建设明显增强,气象观测范围和精度大幅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为“三个叫应”服务要求的实现和“气象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提供了基础支撑。“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进一步完善,较大幅度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2)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依托“十二五”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配置便携式土壤水分监测仪2套,建成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5个,建设农情实景观测站3个,并开展农业园区、合作社和种养植经营大户“直通式”气象服务;为推进贵州农经网信息“进村入户”,建成农民多功能信息服务站8个,气象预警大喇叭240套,村级重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覆盖率达30%;边远农村防雷示范工程顺利实施,完成农村防雷示范工程19个。
“十二五”期间,加强与涉农部门合作,实现气象为农服务的全面融入。同时创新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进一步发展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报
六盘水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