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生借书说.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生借书说

袁枚
袁枚(1716-1798),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 钱塘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合称为“乾嘉性灵派三大家”。
33岁辞官,定居南京,在小仓山筑园林,名“随园”,自号“随园主人”,晚年还自号“仓山居士”。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
解题
1、课文标题中的“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这种体裁的文章往往就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某件事提出作者的看法,一般以议论为主,也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成分。如《爱莲说》
2、本文是由“黄生借书”一事生发的议论。
背景知识
1、黄生名允修,贫而好读书,袁枚很器重他,也很乐意帮助他。除了借书给他之外,还支援他一部分生活用费。《赠黄生序》中说:“又虞其家之贫,有以累其能也,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成生志也。”作者对黄生的学业也深有影响,黄生原想致力考证,袁枚不赞成,希望他跟自己走,学诗文。
2、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不愿借出。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旧时就流传着“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俗语,所以书就更难借了。正因为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
字词读音
强qiăng假
惴惴zhuì 庋guĭ藏
俟sì
辄zhé省xĭng记
素蟫yín(蠹dù虫)
汗牛塞屋(汗牛充栋):
搬运起来累得牛流汗(使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形容藏书很多。
拓展积累
七略四库:
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
四库:有经、史、子、集四库。
“经”指的是儒家经典,比如四书五经。
“史”指的是史书,比如纪传体的二十四史,编年体的“资治通鉴”等。
“子”指的是除儒家经典之外的诸子百家的著述。
“集”指的是历朝历代文学家艺术家的文集,以及其他社会百科的专著。
1、写此文的事由:
黄生允修借书
第一段末尾的冒号统领到哪儿?
2、作者由此生发了什么议论?观点是什么?
观点:书非借不能读也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作者是如何证明这个观点的?
第一步:举例论证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读书者有几?”
反问——突出藏书者不读书
3、祖父积,子孙弃
其他藏书者的情况也是如此,这是普遍现象
(极言藏书之多)
论证:藏书者不读书
(反例)
观点:
天子之书:七略四库
富贵家书:汗牛塞屋
其他(普通人):祖父积子孙弃
藏书者
天下物皆然
(普遍心理)
举例论证
(反例)
事由:
不读书
读书者有几
(反问)
黄生允修借书
书非借不能读也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第二步:书——物
引出世人的普遍心理
借来之物:
已经拥有:
心理、动作描写
对比论证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研摩玩之不已
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
—珍惜
—不重视

黄生借书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0012230
  • 文件大小1.28 MB
  • 时间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