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第1、2讲_PPT课件化妆品
提纲
化妆品种类
化妆品原料的结构、性质及作用
膏霜类化妆品工艺(非常重要)
配方设计
生产工艺
护发产品
防晒产品
化妆品种类
洗净化妆品
护肤基础化妆品
调整皮肤水分和油分
美容化妆品
发用化妆品
口腔化妆品
特殊用途化妆品(如防晒霜)
其它化妆品(指甲油等)
芳香制品(香水等)
皮肤的构造
一、皮肤的构造
人类的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
1、表皮
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组织,为皮肤直接与外界接触之部分。此层无血管与
神经,对各种侵害有强大的抵抗力。
所以,表皮也是与化妆品关系最为密切的部位。它是由基底层、棘细胞层、颗
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从内向外五层重叠而成。如下图:
(1)基底层
基底层是表皮的最下层,此层为由
一排圆柱形细胞组成,包含了三种
类型的细胞,即基底细胞、黑色素细胞与朗格罕细胞。
(2)棘细胞层
棘细胞层一般由4-10层细胞组成,
细胞大且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各细
胞周围具有多数细小的棘状突起与
邻近细胞突起连接,如同架桥,常称此为细胞间桥。
(3)颗粒层
此层由2-4层扁平或纺锤状的细胞所组成,这一层起着向角质层转化的所谓过渡层的作用。
(4)透明层
此层由2-3层透明、无色、无核扁平细胞所组成,含有角母蛋白。
(5)角质层
此层是表皮的最外面部分。由数层扁平角化细胞相叠形成层状结构,具有一定的坚韧性及弹性。角质层细胞内充满角蛋白纤维(角朊纤维),是一种非水溶性的硬蛋白,对酸、碱、有机溶剂均有一定的抵抗力,可起保护作用。
2、真皮
真皮在表皮之下,真皮与表皮相接处互为凸凹相吻合。真皮主要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与基质组成。内含血管、淋巴管、神经及皮脂腺等组成。是物质交换代谢的场所,其主要的功能是维持皮肤有一定的张力及弹性,抗衡外界力量的冲击,储备水分、电解质及一定的血液。
皮肤内的含水量为体重的18%-20%。皮肤内75%的水在细胞外,主要贮存在真皮内。
3、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其脂肪细胞形成堆积的脂肪,是人体脂肪贮藏之地,故亦称皮下脂肪组织。
2、调节体温
血管的收缩、扩张和汗腺的分泌起着调节体温的作用。
3、排泄作用
体内有少量的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也从皮肤排泄出去。
4、感觉作用
外界的各种刺激如热、冷、触觉、疼痛都能通过皮肤的感觉传达给大脑的神经中枢。皮肤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组织,因而有灵敏的感觉。
5、吸收作用
皮肤是具有选择性渗透的组织。如外用性腺激素和皮脂类胆固醇激素均可通过皮肤吸收,产生全身作用。
一般物质不易透过皮肤,能否透过、吸收,取决于皮肤的状态、物质的性质及混合该物质的基剂,此外,透过皮肤的吸收量取决于物质量、接触时间、部位和涂敷面积。
吸收作用一般有三个途径:
(1)主要使角质层软化、渗透角质层细胞膜,再通过表皮各层。
(2)大分子及不易渗透的水溶性物质,少量可通过毛囊而被吸收。
(3)还有少量通过角质层细胞间隙渗透进入表皮其他各层。
6、呼吸作用
皮肤充分接触氧气,有助于细胞的有丝分裂。如果皮肤不清洁,有碍皮肤的呼吸作用,缺少了氧气,细胞有丝分裂的活力下降。因此,经常洗浴是保持健康的好方法。
三、皮肤的PH值
皮肤表面的PH值约为4·5~6·5,平均为5·75,随年龄、性别而异,是由皮脂和汗液的混合物所组成的皮脂膜所决定,一般为弱酸性,能防止细菌浸入。若使用碱性香皂或化妆品,皮肤表面呈碱性,然而皮肤本能的生理保护作用,1~2小时后,表面又呈弱酸性。这种缓冲作用是由于皮肤的乳酸和氨基酸的羧基群在起作用,还有皮肤表面呼出的CO2也在起缓冲作用。
四、化妆品的性能要求
作为人们日常用的化妆品必须满足下列性能:
1、安全性
化妆品几乎每天都要用于健康的皮肤,因此,必须保证长期使用对人体的安全性即无毒、无刺激性,无诱变致病作用。
化妆品第1、2讲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