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中,如何在美化自然景观的同时,能够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生态理念在滨水景观设计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理念;滨水景观;景观设计
引言
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人类迅速累积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问题。由于滨水地区湿地系统对于城市开敞空间等方面的特殊影响,探讨合理的滨水景观设计方法迫在眉睫。而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对滨水景观进行研究,无疑为当前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思路和方法。
一、我国滨水景观生态角度现状
滨水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出发,促进城市滨水区和城市内部区域的融合。但是现在的滨水景观明显的忽视了其与周边环境的联系,两者之间没有过度,很是生硬。同时滨水区缺乏可达性和滨水景观的亲水性不足。滨水区良好的区域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房产投资,导致了滨水地段的景观私有化,阻断了市民的前往(图
1)。亲水性不足主要表现在沿水的护岸设计上。出于对防洪的考虑,很多地段出现了临水难见水的尴尬。对地域文化特色的反映不足也是滨水景观设计的一大问题,简单化的处理或者所谓的现代化手法将城市的历史文脉与之对立起来,忽视了当地的文化背景,使得滨水景观缺乏可识别性。
现今的滨水景观设计,大多缺乏生态意识及河流、湖泊保护意识:河流、湖泊被随意裁弯取直、拦截隔断的现象到处都是;独立性的景观水体不能满足生物的多样性生长; 生活、生产污水未经处理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水体自净能力破坏,水系生态失衡,水质污染严重。对水系采取的一些不合理改造使水土流失、水渗透情形越来越严重,加之对于地域性特征考虑甚微,长此以往,滨水景观设计将会千城一面,万镇一统,其可观赏功能、可亲近功能和生态调节功能将被弱化。
二、设计方法的研究
通过对滨水区的特征和滨水景观现状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滨水景观的延续性
这里的"延续性"包括滨水景观景点之间的延续和城市滨水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联结。只有让人们在观赏滨水景观的时候有了视觉上的延续,才可以长时间的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如何保持我们视觉里景观的连续呢?滨水地段自身的线形特征为连续性提供了可能。现在的景观设计中,观景点的视线控制、滨水街区的建筑高度控制、建筑与水岸之间的距离控制、建筑底层架空以及对
"桥"元素的应用都可以达到景观延续的效果。在处理滨水区和城市内部的关系上,现在常用的手法是构建景观廊道,将滨水景观通过这条通廊渗透到城市中去。
滨水空间的功能复合化
滨水空间作为一个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景观休憩场所必须做到功能的复合化才可以满足社会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需求。在现代大都市中,单一化和专项化只会隔断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和交叉,使得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的户外生活变得单调和乏味。滨水空间的用地一般可以分为滨水休闲、滨水文娱、滨水餐饮、滨水商贸、滨水居住等,这些功能的相互组合可以呈现出很多适宜人们游玩的公共场所。
复合型的公共空间还有一个优点是减少游人外出的折返距离,很好的减少了机动车的使用。武汉的"大东湖地下文化街区综合体"项目就是对此的大胆尝试。开发商打算在武汉东湖的梨园风景区地下修
生态理念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