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医学院附属学院
耳鼻咽喉教研室
张宇丽
耳EAR
应用解剖及生理
耳部的解剖
大部分位于颞骨(temporal bone)
在颅两侧
颅底和侧壁一部分,
参与组成:颅中窝 middle cranial fossa,
颅后窝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大部分位于颞骨在颅两侧
五部分: 鳞部、乳突部、鼓部、茎突、岩部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外耳
中耳
内耳
外耳 external ear
→收集、传导声波
耳廓
auricle:
左右对称,30°,
前面,后面
耳廓除耳垂为脂肪与结缔组织构成而无软骨外,其余均为弹性纤维软骨组织,外覆软骨膜和上皮。耳廓前面的皮肤与软骨粘连较后面紧,皮下组织少。
(1)若因炎症等发生肿胀时,感觉神经易受压迫而致剧痛;
(2)若有血肿或渗出物极难吸收;
(3)由于外伤或手术可引起软骨膜炎,甚至发
生软骨坏死,导致耳廓变形。
(4)血运较差,易冻伤。
外耳 external ear
→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
外耳道长约25—35CM,外侧1/3为软骨(和耳廓相连),内侧2/3为骨部,后上有缺口代以结缔组织;前壁有2—3个裂隙,称为外耳道软骨切迹(Santorini 氏裂)(1)与腮腺沟通;(2)增加耳廓的可动性; (3)感染途径。
外耳道皮下组织甚少,皮肤几与软骨膜和骨膜相贴,故当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梢受压而引起剧烈疼痛。
皮肤:皮下组织少,软骨部的皮肤含有毛囊,皮脂腺,耵聍腺,能分泌耵聍。
耳.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