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ppt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5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惠民医疗管理公司医护部----段晓波
颁布时间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已经2003年6月4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自6月26公布之日起开始施行。
为保证《条例》的贯彻实施,卫生部制定颁布了
相关法规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并与国家环保总局共同下发)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第三条  卫生部对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第二章 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职责
第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第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第二章 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职责
内容包括:    (一)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各产生地点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和工作要求;    (二)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的产生地点、暂时贮存地点的工作制度及从产生地点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的工作要求;    (三)医疗废物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运送及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有关交接、登记的规定;    (四) 医疗废物管理过程中的特殊操作程序及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    (五)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第二章 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职责
第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置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 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二) 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 (三)负责组织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 (四) 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工作; (五) 负责有关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的管理; (六) 负责及时分析和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它问题。
第二章 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职责
第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当在48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调查处理结果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每月逐级上报至当地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每半年汇总后报卫生部。
第二章 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职责
第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2小时内逐级向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2小时内向卫生部报告。 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1.76 MB
  • 时间2017-11-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