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员意识概念:
团员意识是团员在观念上自觉形成的区别于一般青年的意识,是团员在团内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
团员意识教育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政治意识教育。即拥护、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自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的目标下的共同理想。
(2)正确参与团内和社会管理监督的民主意识教育。即在团内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学习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知识,掌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积极参与团内民主政策、民主管理、民主选举和对团的工作的民主监督,做推进团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力量。
(3)团员权利和义务平等一致的意识教育。即正确认识团员权利和义务对立统一、平等一致的关系,明确自己应当履行的义务,把履行团员义务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团内生活中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4)遵守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的法制意识教育。即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用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学会以法律为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5)高于一般青年的模范意识教育。即要牢记自己是一名共青团员,时刻注意用团员的标准要求和鞭策自己,不断增强做一名共青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努力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
团员意识是团员在观念上自觉形成的区别于一般青年的意识,是团员在团内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
团员
团员在大陆指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员。
英文League member
他服从于共产党的领导,信仰共产主义,是次于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者,是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员之一,和对共产党员的要求一样,要求共青团员有先锋模范作用,在青年学生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实践中锻炼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对共青团员有一种更为形象的解释:
共:共产主义,信仰问题
青:工作对象是青年
团干部队伍自身是青年
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跟党走
团队,组织,团干部自身队伍
共青团为共产党的后备主力军
详细释义
1、[member]∶非军队编制的称为“××团”的组织的成员。
参观团团员。
2、[a member of 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特指共青团员。
3、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
改革开放自1978年至2009年,共31年
中国共青团于1922年5月成立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首先在上海创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此之后,其他地方的共产主义小组在筹备建党的同时也在当地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立即着手正式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在广州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5月15日,在广州正式成立,成立时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6年11月,为团结一切抗日青年,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党决定将共青团组织改造成为民族解放性质的抗日救国的青年团体。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适应人民解
有关团和团意识增强的团支部阵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