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地理价值追求,洋溢地理核心素养
摘要:本文主要以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为例,侧重从凸显地理核心价值观、着力地理核心能力考查、彰显思维过程和品质等方面,对地理试题特点及教学导向进行探讨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考地理;价值追求;地理核心素养
一、关注社会热点,凸显地理核心价值观
2017年的文科综合能力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为素材,考查学生关注重大社会问题的观念和意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地理素养的考查特点。试题设计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精心选择社会中、生活中的现实素材,尤其是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案例,设计试题情境和问题,突出考查考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围绕主题落实知识
2017年国家考试中心为全国各省区命制的三套文科综合能力试卷的相关地理试题中,涉及了“一带一路”、“弘扬传统文化”、“绿色发展”等社会热点(详见表1)。
试题设计隐性对接社会热点,引导考生关注现实问题,透视地理原理,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例如,Ⅰ卷第
36题,以“坦桑尼亚”区域为空间背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切口,围绕中非经济合作设置4个问题:“(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2)据图指出与其它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第(1)题考查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供不应求的原因。题干要求从“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两方面作答。结合图文信息,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从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中对比我国气候特征,可推理剑麻产量少;另一方面结合剑麻的用途和我国产业特征说明我国对剑麻需求量较大。本题以剑麻为线索通过对中坦两国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环境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类活动,但是人类又借助各种方式比如合作,积极适应环境并促进区域发展。第(2)题考查工业布局的区位优势。结合区域背景,根据相关图文材料,对比坦桑尼亚其它地区,当地工业布局受原料、劳动力、交通等优势影响。此题借助产业布局内容考查学生对因地制宜、人地协调思想的理解。人类活动往往综合了区域自然区位、社会经济区位,从区域经济最合理化的角度进行选择,充分体现人地协调观。第(3)题中指出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说明剑麻不易保存、易变质。学生可结合剑麻生长环境和自身特点将易变质的原因作解读。正是因为剑麻这种生物特点及其存在的地理环境特征,决定了人类需要及时加工。人类活动很多时候与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因为环境的各种制约,人类为了更好利用剑麻才积极寻找应对方法。此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特殊地理现象的分析,也引导学生要积极适应自然环境,科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谋求人地协调发展。第(
4)题侧重考查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题干设问指向当地获益,应从“对当地经济”和“对当地人民生活”两个角度加以分析。此题看起来考查的是区域经济合作产生的积极影响,其实质正是因为区域环境、资源存在着巨大差异才促成了区域经济开发与合作,这也是地理环境的差异促使人类不断谋求合作,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突出价值判断
高考地理试题的设计体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试题情境密切关注我国和世界环境与人类发展的相关素材,引导教学和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地理学科前沿,注重联系实际、联系生活,但试题考查的本质却是回归学科教学的本源――从地理学的视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例如,Ⅱ卷第37题, 隐性对接“重大工程(跨海大桥)建设”这一热点话题,试题设计以“白令海峡”区域为空间背景,以人地协调观为主线,递进式设计四个问题,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形成状况,要求学生运用整体性思想分析白令海峡区域不同时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第(
1)题考查白令海峡自然条件对人类徒步穿越的限制,结合图可知这其中有自然条件恶劣的限制,包括气候、水文、位置、穿越距离等,同时有人类徒步活动的相关要求的限制,如沿途食物、水源补充,人类御寒御灾能力等都是需要参考的条件。从此题中,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明确区域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很强的限制性。第(2)题要求判断印第安人从亚洲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这一人类活动的进行主要从印第安人进入美洲的目的入手分析。综合图文信息材料,借助冰期全盛期与间冰期的对比分析,此时期亚洲东部冰雪覆盖,食物缺少,白令海峡冰层厚,徒步穿越海峡容易。北美夏季相对冬季气候更为温和,动植物丰富,适合人类生存,印地安人此时穿越有生存需求,地理环境也满足迁徙的要求。分析此题需要从不同时空维度对自然地理环境作出对比
凸显地理价值追求,洋溢地理核心素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