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失业的描述
第二节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第三节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描述
第五节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六节通货膨胀的成本
第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本章习题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
通货膨胀
第一节失业的描述
一、失业的数据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
2. 充分就业:根据凯恩斯理论,经济中消除了非自愿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是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说明:发展中国家,这一数据会偏高)此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我国劳动年龄范围的下限为16岁,上限为男59岁,女54岁。
失业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
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成年人中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衡量指标: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占成年人口的百分比。
2004年美国人口的分类
成年人口
()
劳动力
( 亿)
就业者
( 亿)
非劳动力
()
失业者()
16岁以上的成年人分为:
①就业者
②失业者
③非劳动力
(全日制学生、家务劳动者、退休人员,病残者)
计算2004年美国的
失业率
劳动力参与率
如何衡量失业?
计算2004年美国的失业率和劳动力参工率
失业率=
劳动力参与率=
失业人数
——————·100%
劳动力人数
劳动力人数
——————·100%
成年人口数
2004年,有66%的美国成年人(男性和女性)参与了劳动市场,这些劳动市场参与者中,%的人没有工作。
= ————·100% = %
= ————·100% = 66%
案例研究:美国1950年以来男性和女性的劳动参工率
100
80
60
40
20
0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2000
劳动参与率(%)
Women
Men
1995
2005
男性
女性
在过去的50多年中,更多的女性进入了劳动力市场,
而一些男性则离开了劳动力队伍。
87%
73%
33%
59%
劳动力市场中,成年男性与成年女性各自的劳动参工率
美国1900-2000年失业率
经济大危机之后,美国失业率最高达到25%
美国1960年以来的失业率
10
8
6
4
2
0
1970
1975
1960
1965
1980
1985
1990
2005
失业率
1995
2000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失业率
1982年美国失业率接近10%
70年代两次石油冲击,1973-1975;1978-1981
引起了较高的失业。
中国的失业率
2016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0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1428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全国农民工总量28171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934万人,%;本地农民工11237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率。在一个实际城市化率不超过40%的经济体中,城镇失业人口而且是登记在册的失业人口无法全面准确反映就业市场情况。
登记失业率不高,但实际上失业率是比较高的。下岗职工没有登记,如果加上下岗职工失业率是7%,实际失业率达到11%左右。
包括民工在内的部分失业人口没有“登记”在案。
2006-2016年中国就业人口数量及增长率
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