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0导言—视听语言的纪录性和幻觉性_PPT课件视听语言导言
视听语言的纪录性和幻觉性
1、视听语言是什么?
2、为什么要学习视听语言?
3、学习的方法是什么?
一、开始必须解决的问题
1、什么是视听语言
以视听元素为载体来传达和接受信息,进行沟通、交流的语言就是视听语言。
2、视听语言成为了二十世纪以来的主导性语言
视听语言又被称为20世纪以来的主导性语言,是在以电影、电视、电子游戏等为主的视听媒体在当代社会极度繁荣以及相关视听技术高度发展的局面下生成、定型并体系化的。它迅速发展并逐渐取代了以文字为载体的传统语言形态,并在表意方式、语汇组织和感知方式上迥异于前者,极大地影响了当代人的交流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理解方式。
学习视听语言的重要意义
视听语言的表达是否符合其特性,是否纯熟,是否能彰显整部作品的丰富意蕴和含义,对于媒体工作者(也就是视听语言的生产者)和受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视觉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同电脑、新的形象和数据储存等相结合,可能不仅对文娱节目,纪录片,或一般意义上的信息产生巨大影响,同时对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思维的层面,以及对于我们自己在宇宙中的观念,也会产生影响。”
——1983年《预测与前提》阿尔温·托夫勒
3、学习的方法和视角
观众—批评家的视角。
对各种表现方法和语言进行系统的汇总和细致的探讨。
电影、电视、网络视频等都使用视听语言。
1、视觉暂留原理
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这种视觉暂留是每个人都固有的生理、心理感应特性。
如日光灯熄灭瞬间。
2、似动现象
20世纪初,。他相继呈现一条垂直(a)和一条水平(b)的发亮线段,改变两条线段呈现的时距,并测量对它们的知觉经验。结果发现,
当两条线段的距离短于30毫秒时,人们看到a、b同时出现;
当时距长于200毫秒时,看到a、b先后出现;
当时距约为60毫秒时,看到线段从a向b运动。
韦特海默说,当视网膜受到两条线段的刺激后,会引起皮层相应区域的兴奋。在适当的时空条件下,这两个兴奋回路之间发生融合,形成短路,因而得到运动的印象。
人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物体运动,是由影片上一系列略有区别的静止画面产生的,这种运动叫动景运动。。在一个圆盘分成的各个扇形平面上,依次画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着的舞姿,当圆盘旋转时,人们即可看到连续运动是根据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提出和制作的。
在黑暗中,如果注视一个细小的光点,人们会看到它来回飘动,这叫自主运动;
在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只觉得月亮在“静止”的云朵后徐徐移动。这种运动是由实际飘动的云朵诱发产生的,因而叫诱发运动;
在注视倾泻而下的瀑布以后,如果将目光转向周围的田野,人们会觉得田野上的景物都在向上飞升,这叫运动后效。
在所有这些场合,看到的运动都不是物体的真正位移,所以也是似动现象。
20120220导言—视听语言的纪录性和幻觉性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