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龙安乡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龙安乡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十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五”期间,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一系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按照“稳粮烟、调结构、创特色、保增收”的工作思路,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培育粮食、烤烟、畜牧、果蔬、劳务输出、矿产品开发、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巩固加强了农业基础地位,实现了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取得的基本经验
1、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是求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保证了全乡的稳定发展。
3、始终坚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挖掘农村发展潜力。
4、始终坚持科技引导,提高农业科技覆盖率,提升农业的附加值。
5、始终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三)主要制约因素
1、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瓶颈”制约突出。乡村社公路建设标准低,路况差,睛通雨阻现象突出,安全隐患大,水利化程度低、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状况,电力设施落后,输电网不配套,供电质量差。
2、农村贫困面大,扶贫攻坚任务艰巨。我乡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根据2005年全乡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调查结果表明,全乡尚有贫困人口8873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3348人,大部分绝对贫困人口居住在边远贫困山区,基本丧失生存条件,客观上增加了扶贫攻坚难度。
3、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以传统种养业为主,缺乏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
4、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缓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没有实质性突破,农业科技等支撑能力弱,农产品品种单一,产业缺乏特色,科技含量低,农业科技推广滞后,粗放型农业比重大。
5、人多耕地少矛盾十分突出,农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不多,劳务输出组织程度不高,劳动者文化素质低,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
(四)面临的形势
1、农业人口多,综合素质低。我乡总人口23895人,其中农业人口23079人,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均受教育年限低,观念落后,进取心不强,缺乏市场竞争意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2、农业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分户生产仍居主导地位,特色产业发展滞后,优势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不明显。
3、农民增收缓慢。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二是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四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五)发展机遇及有利条件
1、政策环境新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注重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新政策环境。
2、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继续深入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使我乡赢得较好机遇,特别是彝---龙三级油路工程建设,为我乡小集镇建设、农家乐休闲旅游、苗族风情园建设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3、国家投入新机遇。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投入措施,明确提出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将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我县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发展县,可以多方面享受国家投入的机遇,因而我乡作为县城的北大门,无论是建设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业或者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都将赢得较大的资金政策支持。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为本,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纲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培育新型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为重点,以提高特色农业化能力为导向,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保证,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整合资源、试点带动,分步实施的原则,努力把全乡建成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突出“科技兴乡、产业强乡、生态美乡”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为主的原则。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强化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

龙安乡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234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17